踐行群眾路線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
2014-09-17 09:44:41??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作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理想的形象表達,中國夢生動描繪了令人期待的美好愿景。要使美夢成真,從主體因素來看,關鍵在于凝聚起強大的中國力量;對于執政的中國共產黨來說,歸根到底在于真正踐行群眾路線。正如習近平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使全黨同志牢記并恪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優良作風把人民緊緊凝聚在一起”。 只有踐行群眾路線,才能確保黨始終成為實現中國夢的堅強領導核心,從而在帶領群眾中實現中國夢 實現中國夢,首先離不開黨的堅強領導。而黨的領導核心作用的保持,離不開堅持黨的群眾路線。這一認識,作為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基本共識,具有深刻的理論和歷史根據。 首先,這一認識具有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底蘊。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共產黨人之所以能夠領導工人階級,是因為他們始終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為工人階級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爭,但是他們在當前的運動中同時代表運動的未來。”反之,如果他們背離了工人階級的利益,也就無法在當前運動中代表運動的未來。十月革命勝利以后,列寧面臨執政黨建設這一嶄新的歷史課題。對此,他保持著清醒的認識:黨的中心任務雖然發生了轉變,但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不能變,“在人民群眾中,我們畢竟是滄海一粟”。對于布爾什維克來說,“最嚴重最可怕的危險之一,就是脫離群眾”。對于中國共產黨而言,能不能代表中國夢的未來,關鍵在于它能否在共筑中國夢的當下實踐中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其次,這一認識具有深刻的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經驗根據。“黨的執政地位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勞永逸的。”在此問題上,必須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執政黨興衰成敗的經驗教訓。例如,蘇共垮臺的原因固然復雜,但最為根本的還是蘇共嚴重脫離群眾、蛻化變質,喪失了繼續執政的群眾基礎。在蘇聯解體前夕,《西伯利亞報》曾以“蘇共代表誰”為題在部分群眾中進行問卷調查。統計結果顯示,認為蘇共代表官僚階層的利益的比例竟占85%,認為代表蘇聯工人的只占4%,認為代表全體人民的只占7%。從蘇共垮臺的沉痛教訓中,我們可以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一個政黨,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就得不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就會失去生命力。 最后,這一認識具有深厚的中國近現代史的歷史底蘊。近代以后,中華民族歷經磨難,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為此,無數仁人志士為實現民族復興進行了艱辛探索,但都沒有取得成功。其中一個關鍵原因在于缺乏一個真正能夠團結人民大眾的領導核心。鄧小平在談到這一問題時曾經指出:“從根本上說,沒有黨的領導,就沒有現代中國的一切……中國一向被稱為一盤散沙,但是自從我們黨成為執政黨,成為全國團結的核心力量,四分五裂、各霸一方的局面就結束了。”習近平根據歷史的事實深刻指出:“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團結帶領人民前仆后繼、頑強奮斗,把貧窮落后的舊中國變成日益走向繁榮富強的新中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
相關閱讀:
- [ 09-16]“中國夢—名家扇面書畫紐約邀請展”9月25日華埠舉行
- [ 09-12]重大典型人物報道:網聚正能量 共筑中國夢
- [ 09-10]【我的中國夢】一位熱愛中國的人
- [ 09-09]杭州余杭區舉行《海歸夢·中國夢》新書發行式(圖)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