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實追夢的步伐 對援藏干部來說,深入高原,只是第一步。追夢的人,注定要走得更高更遠。 追夢,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和信心、百折不撓的意志和毅力—— 進藏4年間,馬新明先后分管過拉薩市的交通、安居工程、鐵路、旅游、文化衛生、新聞出版、科技、教育、民政、環保等20多項工作。 為讓農牧民搬進安居房,馬新明在海拔4000多米的草原上奔波,從設計、備料、施工到驗收都親力親為,一年間完成1.2萬余戶安居工程建設、56個建制村村容村貌整治。為使個體中巴車平穩退市,馬新明與司乘人員挨個談話,傾聽他們的訴求、打消他們的顧慮,很快簽訂了協議。新公交上線后,他又每天乘車了解乘客反映,對發現的問題即整即改,實現了平穩過渡。 只有鍥而不舍、腳踏實地,才能朝著實現夢想的方向行進。 為給拉薩爭取到藏語和旅游文化電視頻道,他一次次跑北京,一個個司局敲門,陳述拉薩增頻的意義,終使頻道順利開播;為使大型史詩音樂劇《文成公主》在國家大劇院首演,馬新明帶隊在北京籌備演出,一個多月沒有回家,與演職人員同吃同住,事無巨細親自抓,使演出大獲成功。 追夢,要有義不容辭的責任與擔當、不計得失的氣魄與胸懷—— 海拔5000多米的當雄縣納木錯鄉發生鼠疫,他火速奔赴現場,連夜組織救援;墨竹工卡縣發生山體滑坡,他堅守崗位,兩天兩夜未合眼;尼木縣某小學師生集體發燒,他與醫護人員整宿未眠,共同搶救和安撫……在急難險重中,馬新明總會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從不退縮推卸責任。 20年來,對口援藏的領域在拓寬,內涵在豐富,質量在提升。援藏工作重點轉向基層、向農牧民傾斜。 重民心、重民意、重民情——這是馬新明始終堅持的北京援藏工作中心。拉薩群眾文體中心、德吉羅布兒童樂園、拉薩北京實驗中學、拉薩農業設施建設、牦牛博物館……一個個填空白、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的援藏項目背后,是馬新明等北京援藏干部們熬過的無數個不眠之夜,常年連軸轉、超負荷的工作。 “他要求當日事當日畢,經常凌晨3點多還要給他送文件。”馬新明身邊工作人員說。 為了信仰和理想而忘我工作,苦辣酸甜只有自己知道。馬新明、孫伶伶原本都是長跑健將,身體素質很好。來到拉薩后,由于高寒缺氧,夫妻二人出現失眠、記憶力差等癥狀。馬新明深受痛風、滑膜炎困擾,嚴重時只能拄拐杖開會、下鄉。而孫伶伶不僅嚴重脫發,還患上潰瘍性結腸炎,需要長期服藥治療。 對女性來說,援藏之路更為不易。孫伶伶在做好編輯工作同時,利用科研優勢積極開展西藏經濟社會發展調研,先后完成國家社科基金課題2項、個人主持課題3項,參與國家級及有關部門委托課題9項,發表及結項成果近百萬字、國內外核心期刊學術論文10篇。不僅如此,她還在做課題的過程中注重當地團隊培養,帶動了一批年輕科研人才的成長。 “援藏,讓我們體驗著多彩的生活經歷,每天與樸實善良的人們朝夕相處,為拉薩實現跨越式發展,忙碌和付出都是一種充實和快樂。睡眠不好、記憶下降、頭發日減,與在藏工作幾十年的當地干部所付出的相比,又算得了什么?”馬新明在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寫道。 匯聚圓夢的激情 “女兒旦增白云在學校的漢字聽寫大賽獲了獎。”堆龍德慶縣東嘎鎮困難戶其美的消息,讓上門探望的馬新明、孫伶伶十分高興。 其美是馬新明夫婦二人在拉薩結交的眾多“親戚”之一。逢年過節,他們會到其美家坐坐,送上生活必需品,遇到孩子升學掏學費、家人生病出醫藥費、房屋漏雨安排人修補,竭盡全力為他們分憂解難。 作為北京援藏干部領隊,馬新明要求援藏干部們把民族團結放在首位,組織大家每周學習藏語、藏歌、藏舞,自己和孫伶伶帶頭學、帶頭講,在援藏干部中形成了濃厚的學習氛圍。 “天下沒有遠方,人間都是故鄉,有愛就是天堂。”《文成公主》劇中的歌詞正好契合馬新明夫婦的心境。援藏的過程,是一段播撒民族團結與友誼之旅。只有從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感情上融入當地,援藏干部才能完成好中央交付的各項任務。 “扎扎實實干事,踏踏實實做人,他們夫婦是援藏干部的榜樣。” “林周縣阿布村、堆龍德慶縣東嘎村、尼木縣尚日村,這些馬書記的聯系點,再忙再累,他每季度都會過去一兩次。他和孫老師省吃儉用、生活簡單,可對別人總是慷慨大方,每次去幫扶對象家里,都自己出錢,送上慰問金。” “馬書記一點兒架子都沒有,特別平易近人、謙虛低調。” “他和孫老師經常在家里組織大家包餃子、看球賽、喝喝茶、聊聊天,聽大家說說心里話。” “他們有一種大愛精神,能跟他們夫婦做朋友,是一輩子的幸福。” …… 這些話語,都是當地同事、朋友們對他們夫妻的評價。馬新明常說:“是這個時代給了我們圓夢的機會,是黨委政府給了我們干事創業的平臺,是干部群眾給了我們太多的鼓勵與支持。” 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全國援藏,是中央的重要戰略決策,是西藏過去、現在和未來跨越發展的一個重要支點。 祖國的需要、人民的福祉,是馬新明、孫伶伶夫婦前行的方向。志存高遠的家國情懷,不僅為他們的人生與事業鋪設了堅定基石,更激勵了更多追夢人來到高原成就事業、實現夢想。 “沒有在西藏工作的經歷,很難理解民族團結的重要性,也很難體悟到維護西藏發展穩定對國家的戰略意義,更難感受到國家與個人命運如此息息相關。”馬新明說。 馬新明、孫伶伶對西藏懷著深深的感情,用他們自己的話說,“西藏已經成為我們生命中難以割舍的記憶。我們熱愛拉薩,我們能在這里為需要的人們付出自己的所有,發揮人生價值,感到此生沒有虛度。” 建功立業的舞臺空前廣闊,夢想成真的前景更加光明…… |
相關閱讀:
- [ 09-16]有型青春,夢想無限——全新奧迪A3“型”動日
- [ 09-16]真情鑄就品質,夢想創造成績!
- [ 09-16]工行綜合金融服務 助推廈航“夢想”起飛
- [ 09-15]承德避暑山莊企業集團讓職工走進夢想殿堂
- [ 09-15]福安:計生金秋助學,點燃希望放飛夢想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