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欠款,但卡上莫名其妙被扣了幾千塊錢。”昨日上午,33歲的宋先生拿著一張申請信用卡的資料哭笑不得,“上面的字跡都不是我本人簽的”。 宋先生稱,他是北京一家科技公司的銷售代表,負責河南地區的軟件銷售業務。7月21日,他在和客戶洽談業務時,突然收到一條短信提示,顯示銀行卡被扣3698元。“我沒欠人錢啊,包括信用卡都還上了,怎么被扣錢了?” 鬧不清狀況的宋先生就按照短信提示找到了銀行所在的營業網點。銀行工作人員給出的資料顯示,他在2009年10月9日申請了一張信用卡,但2011年刷卡消費后未及時歸還欠款,“欠了1900元,連同3年利息,總計3698元”。 身份證丟失了咋辦?沒什么大不了,去派出所補辦一張唄。殊不知這身份證落在別有用心的人手里,就成了一顆不定時炸彈。33歲的宋先生最近就遇上了一連串的麻煩事兒,銀行卡莫名被扣款,買車貸款批不了,還上了征信黑名單…… 貸款批不下來才知自己上了黑名單 看到申請資料上的筆跡,宋先生懵了。“我有兩張信用卡,但從沒辦過這家銀行的。”宋先生稱,資料上除了姓名和身份證號是自己的,其他緊急聯系人、地址、電話等一概不知,這時他才意識到,應該是2009年秋不慎丟失身份證惹的麻煩。 而麻煩還不止一個。年初,宋先生需要買車,但商業貸款卻批不下來,他很納悶。“查詢我的信用記錄嚇了一大跳,屬惡意透支信用卡,我上了征信黑名單。” “申請資料上的聯系人是高培,單位是鄭州星河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有手機號。”宋先生根據地址尋找卻找不到,而且手機號也停機了。宋先生很無奈,“以前聽人吐槽,‘丟人可以,千萬別丟身份證’,現在我算信了。” 連續兩三個月來,宋先生多次找到辦理信用卡的銀行營業網點負責人,對方稱解決問題需要程序,處理起來難度較大。截至目前,雙方還在協商解決辦法。 來補辦身份證的人年輕人居多 然而,跟宋先生境遇相仿的不在少數。由于身份證應用范圍廣泛,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因此,遺失概率較高,身份證遺失后可能會泄露家庭住址等隱私,還可能招來“橫禍”。 “每天來補辦身份證的人不少,原因五花八門。”南陽路派出所戶籍室一民警表示,轄區常住人口11萬,每天來補辦身份證的平均有10人,“三分之一是遺失了,三分之一是被盜了,還有三分之一是找不到了,以年輕人居多。” 民警介紹,因為找不到身份證而無法登機、出游、辦證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根據規定,補辦身份證周期需要一個月,交費40元,很多人都很著急,但也沒辦法。” “身份證號碼是每個公民唯一的、終身不變的身份代碼,不像銀行卡丟失后可掛失,身份證遺失后并不會立刻作廢,還能使用。”民警稱,不少人認為丟失身份證只要到派出所掛失補辦即可,“這種馬虎的觀念要不得。身份證一旦被人利用,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冒用他人身份證可處1000元罰款或10日拘留 目前,很多單位在辦理與居民相關的業務時都需要“面簽”。昨日下午,記者持朋友的身份證來到東三街同樂路附近的一家建行辦理開卡業務,工作人員在得知記者非本人時婉拒,在優勝南路上的交行同樣被婉拒。走訪中,記者發現,市內一些酒店住宿、購買汽車票等,非本人也可完成。 由于二代身份證存在的缺陷及漏洞,一旦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就很麻煩,一些身份證被冒用的居民甚至誤成了犯罪嫌疑人。 這么可怕,那萬一身份證真丟了咋辦?南陽路派出所民警表示,丟失居民身份證后應當及時向常住戶口所在地派出所申報丟失補領。“這就告知了警方證件丟失的事實,不需要去辦理掛失和登報聲明。” 民警稱,公安部曾有過規定,公民在使用身份證時,各相關證件使用部門有核對人、證一致性的義務,確認無誤后方可為持證人辦理業務。如果身份證丟失被他人冒用,冒用者及相關部門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丟失證件者無須對自己未實施的行為承擔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中也明確規定,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證的,由公安機關處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或者處10日以下拘留;有違法所得的,要沒收違法所得。記者 石闖/文 周甬/圖 |
相關閱讀:
- [ 09-17]男子5年前丟失身份證遭人盜用 上征信黑名單
- [ 09-16]儲蓄卡可免年費但得儲戶去申請 需帶身份證銀行卡
- [ 09-15]防止個人信息被盜用 復印身份證時請添加簽注
- [ 09-15]防止個人信息被盜用 復印身份證時請添加簽注
- [ 09-15]復印身份證時請添加簽注 以防被盜用
- [ 09-15]防止個人信息被盜用 復印身份證時請添加簽注
- [ 09-15]防止個人信息被盜用 復印身份證時請添加簽注
- [ 09-12]平和民警奔波百余公里 異地為癱瘓老人辦身份證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