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部分官員“閉眼心態”:口頭高度重視從不落實
2014-09-19 06:59:03?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童名謙們”何來“閉眼心態”? “這是典型的‘老好人害死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廉政研究所副所長杜治州表示,作為地方“一把手”能對大范圍的送錢拉票“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種“老好人”的庸官哲學荼毒之深可見一斑。 “中國網事”記者日前調研時發現,個別官員中一直存在著“寧可不干事、不愿再出事,為了不出事、干脆不干事”的心態。在一些矛盾多發的縣市,不少官員都想方設法調到一些“安逸”“安全”的地方,因為這些地方不會產生矛盾或產生矛盾的概率較低,從而“平安退休”。 然而,對于這些“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太平官”,老百姓根本不買賬,甚至深惡痛絕,在一些地方甚至流行“不要貪官,更不要‘癱官’”的說法。一些群眾反映,貪官可恨,懶官、庸官、為民不辦事的“癱官”同樣可恨。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杜治州說,從衡陽破壞選舉案看,“一把手”的“閉眼心態”為害尤甚,往往“一把手”不作為、不講原則、壓不住陣,影響的是一個部門、一個單位甚至一個地區。 專家:吏治不僅止于反腐 廉潔保不了“閉眼干部” “在對官員不作為的處理上,童名謙案具有標桿意義。”北京市海淀區檢察院反貪局副局長羅猛表示,童名謙僅因玩忽職守一項罪名受到刑事追責,在省部級官員中實屬少見。此前,包括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鄭筱萸在內的多名省部級以上官員職務犯罪案件中,除了玩忽職守等瀆職罪名,多數都涉及貪污、受賄等其他罪名。 回顧近年來一些官員瀆職案件的處理,存在著“罰酒三杯”的情況。羅猛表示,不同于貪污賄賂案件,一些地方對于官員瀆職案件的處理,往往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態度,很多都是采取黨內或行政處分,重者引咎辭職,一些官員甚至被處理后“曲線復出”。 盡管近年來檢察機關加大了對官員瀆職案件的查處力度,但發現查辦瀆職侵權犯罪的數量與實際的發案狀況仍存有差距,瀆職案件的收案數量相比貪污、受賄案件也明顯偏少。“中國網事”記者了解到,目前一些地方的基層檢察院每年查處的瀆職案件都是個位數。 “這和瀆職案件在司法認定上有一定難度有關系,但更多是認識問題。”羅猛說,一些人認為官員雖然不作為,但“不貪不拿”。與搞“權錢交易”的官員相比,公眾和黨政領導干部對不作為的“太平官”容忍度更高。但是從童名謙案看,“太平官”造成的危害并不比一些貪官小。 “童名謙案為‘太平官’敲響了警鐘。”杜治州說,在社會轉型期,各方面矛盾紛繁復雜,官員如果奉行‘不干壞事就是好官’的標準,不敢擔當,回避矛盾,明哲保身,當一個‘好好先生’,既不符合黨員干部的宗旨,也越來越為黨紀國法所難容。“你不找麻煩,麻煩就會找你。”(記者高潔涂銘) |
相關閱讀:
- [ 09-18]江蘇官員欠高利貸巨債后失聯 官方介入調查
- [ 09-18]官員要做好聚光燈下被監督的準備
- [ 09-18]官員要做好聚光燈下被監督的準備
- [ 09-18]美官員被爆密會港生煽動罷課 "占領華爾街"三周年
- [ 09-18]美官員被爆密會港生煽動罷課 美許諾提供庇護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