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21日電(記者王立彬)舉國關注的《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期已經結束。意料之中的是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和輿論熱議。而多少有些出乎條例制定者意料的,是法學家、法學界的聲音最多、最高、最受關注。他們通過報刊、雜志及各種電子媒體,從法學透視條例的來龍去脈、前世今生。這些法學意見,也最受公眾歡迎。圍繞條例征求意見稿的大討論,成為私有財產入憲、物權法制定之后,改革開放以來關于公民財產權的又一個討論高峰。這體現了中國社會的巨大進步,表明全社會法治意識正日益成熟。 當初,在這部條例的制定過程中,一些聲音將焦點主要引向“以房查人”“反腐利器”“房地產調控法寶”等層面。然而,經過一個月的大討論,人們更加明白,這部條例的上位法是物權法,這部條例的“生命線”是不動產權利人的權利,條例出臺是落實物權法的應有之義。相對于物權法已實施7年來說,這部條例可謂姍姍來遲。 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在私有財產入憲和物權法制定過程中,如影隨形針對“私人財產”的成見和質疑,在不動產統一登記的大討論中幾乎已經沒有蹤影。從個人可以擁有合法財產,到個人可以擁有自己的房產,再到農村居民擁有對集體土地的用益物權,憲法和法律對個人財產、國家財產的平等保護,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法治社會的公民常識。 嚴格以法治的視角審視條例征求意見稿,不動產登記確實可以起到“以房查這些人”等反腐作用,但保護權利人各種權利,包括隱私權利,保護交易安全,包括非利益相關方不得查詢泄露不動產權利人信息,這些法治社會的基本原則,已經成為普通人能夠理解的社會共識,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在條例公開征求意見過程中,人們既認識到這一條例從法源法理上的重要地位,也意識到不能讓一部條例“小馬拉大車”。要根據征求意見的結果,推動相關法律的修訂。在眾多意見中,適時將條例上升為不動產登記法、加快修改土地管理法、重啟20年前擱置的土地法立法進程等意見,特別引人注目。從長遠看,側重行政管理權力的不動產管理模式,必然要向側重民事權利保護的模式轉變。更多考慮行政管理方面的土地管理法修改后,以民事權利保護為核心的根本法——土地法何時啟動立法應當進入各方視野。 |
相關閱讀:
- [ 09-21]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結束 社會普遍支持
- [ 09-19]不動產登記引擠出效應 部分多套房持有者售房
- [ 09-18]不動產登記工作進提速階段 新設計簿證將試填試用
- [ 09-17]漳州擬組建市級不動產統一登記機構
- [ 09-13]不動產登記立法征求意見將結束 有問題爭議較大
- [ 09-02]不動產統一登記面臨執行難:系統沒有央產房等數據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