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原:對“三年困難時期”人口非正常死亡問題的若干解析
2014-09-22 11:26:33??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原標題:對“三年困難時期”人口非正常死亡問題的若干解析 第五,人口變動是經濟社會變動的重要參數。人口學研究對研究一定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經驗教訓有借鑒作用。如果與社會經濟制度及安全環境聯系起來,安徽的情況也會對人們有所啟迪。例如據《安徽省志》(黃山書社2005年12月版)記載:清咸豐二年(1852),安徽人口為3765萬人,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安徽人口為2786萬人,幾乎近1個世紀,人口不但沒有增長,還減少979萬人。這與當時戰爭和災荒頻繁有直接關系。新中國成立后,安徽人口增長很快,到1959年僅10年時間,全省人口就增加到3426萬人。“三年困難時期”雖然人口大量減少,但由于黨和政府糾正了“左”的錯誤,餓死人現象很快停止下來,外流人口陸續返回,到1963年即基本恢復過來,隨后又進入人口快速增長時期,到了70年代又實行計劃生育。這說明,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自我調整和糾錯的能力是很強的。如果一些研究只是沒完沒了地一味向人們描述餓死人的慘痛景象,甚至無根據地加以夸大,這除了激發和加深人們的痛苦回憶和憤恨情緒外,其他還會有什么正能量呢?至于西方某些敵對勢力一而再、再而三地極力鼓噪“毛澤東中國餓死幾千萬人”,企圖否定中國共產黨執政合法性的險惡用心則更值得警惕了。 (作者系安徽行政學院退休職工) 【鏈接】 2013年8月23日,《中國社會科學報》“評論”版刊發了江蘇師范大學孫經先教授的文章《“餓死三千萬”不是事實》。該文提出,三年困難時期,我國一些地區確實出現了“營養性死亡”現象,作者利用幾種不同的方法對三年困難時期我國的“營養性死亡”人數進行了估算,估計出這一時期的“營養性死亡”人數在250萬以下。 2013年9月9日,《中國社會科學報》“評論”版再次刊發孫經先教授的文章《“中國餓死三千萬”的謠言是怎樣形成的?》。該文指出,在我國三年困難時期“餓死3000萬”這一重大謠言的傳播過程中,楊繼繩先生的《墓碑》一書起了極大作用。該文逐一查證和分析了《墓碑》中每一個重要的“餓死人數”,確認其中絕大多數關鍵性的“餓死人數”數據是虛假的。 |
相關閱讀:
- [ 09-05]AKB48北原里英擔任漫畫改編電影《刃牙》女主角
- [ 08-23]甘肅肅北原縣長貪污受賄一審被判無期
- [ 02-05]重慶渝北原副區長劉信勇被控受賄3160萬受審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