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著敞篷閱兵車,接受著敬禮,聽著學生高呼“首長好”——近日,安徽一民辦高校的校長因在軍訓匯報表演上太“拉風”被輿論圍觀。很多網友質疑其“官癮大”,也有部分網友認為這是民辦高校為了擴大知名度而故意作秀。 記者采訪了解到,類似“山寨閱兵式”并不是該校獨創,早在9月14日,安徽另一所民辦高校也舉行過校長坐敞篷車檢閱學生的軍訓匯演,都招致網友“拍磚”。 事件:校長坐敞篷車檢閱軍訓生 輿論質疑其“官癮大” 9月19日,安徽新華學院官網首頁一篇題為《我校隆重舉行2014級新生軍訓匯報表演暨總結表彰大會》的報道引起關注。報道中稱,當日上午該校6000多名新生參與軍訓匯演,在“閱兵儀式”環節,院長石秀和乘一輛黑色奧迪敞篷車,在隊列前通過,教官敬以軍禮。校長與軍訓生之間還有如下對話:“同學們好!”“首長好!”“同學們辛苦了!”“為新華爭光!”報道還配發了校長乘坐閱兵車的圖片。 截至9月22日下午17時,百度新聞關于此事的報道已近600條,騰訊、網易等微信客戶端紛紛將此事作為頭條推出,僅騰訊新聞客戶端,網友評論就超過11萬條。網友紛紛留言,有人說“這是對權力赤裸裸的渴望”“想過官癮,有權不使、過期作廢!”等等。記者登錄該院官網發現這條新聞稿已經被撤換。 面對輿論“一邊倒”的指責,新華學院有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報道時稱,稿件作者系大學生記者,可能用詞有誤。 記者采訪了解到,這種模仿閱兵式的軍訓匯演并不是該校的新創意。多名新華學院高年級學生告訴記者,他們入校時也曾舉辦過類似匯演,只不過當時校領導乘坐的是一輛吉普車。 而就在9月14日,安徽省另外一所民辦院校——文達信息工程學院也舉行了校領導乘坐黑色奧迪敞篷車檢閱軍訓學生的儀式。院方回應媒體采訪時稱:“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沒有任何其他意味,網友們太當回事了。” 據知情人透露,充當檢閱車的敞篷奧迪是租來的,車牌被遮擋,而在文達信息工程學院閱兵式上出現的檢閱車與這輛車外觀一致,當時那輛車掛有牌照,車輛登記信息顯示為私家車。 聲音:“山寨閱兵式”違規荒唐 記者調閱資料發現:近年來,舉行“山寨閱兵式”的絕不僅是高校。廣州番禺城管為樹立新形象舉行大型“閱兵”;山東濰坊城管在校園里搞“閱兵”…… 安徽高校閱兵式事件發生后,解放軍報在其官方微博上發表評論稱,網傳某學校領導乘坐貼有“閱兵車”標識的奧迪車檢閱軍訓學生,此舉極不嚴肅!解放軍《隊列條令》規定:閱兵權限由黨和國家領導人、軍委領導及團以上部隊軍政主官或上述人員授權的其他領導。學校此舉只能賺人眼球!軍訓,重在提高學生的國防意識,砥礪品質,不可借此炒作! 雖然這些不倫不類的“閱兵式”已經被群眾多次吐槽,但是依舊屢屢上演。網友評論稱,這種“山寨閱兵”屢見不鮮,其實質就是某些人“官癮”作祟。 長江網評論員于興杰認為,從“山寨閱兵”中,我們看到的是,這些單位領導想的不是做事,而是做官,即使做不成大官,自己關起門來搞回“閱兵”,也可以滿足一下虛榮心。 專家:不能讓扭曲心態污染校園 記者就此事采訪了安徽省教育廳體衛藝處處長宣進。他告訴記者,雖然現在沒有詳細規定明確山寨閱兵式是違規違法的,但是把軍訓展示當成閱兵是極其不妥的,也不嚴肅,“學生不是正規部隊,‘閱兵’從何而來?” 軍訓是學生入學的第一課。學生參加軍訓,是為普及國防觀念和國防知識,同時培養組織和紀律觀念,并不在于搞隊列操練和匯報演出等形式化的東西,更不能變成個別人“官威”的演練場。 社會學專家王云飛教授表示,每個人在各自領域,都要找存在感,找感覺。在學校里辦這種閱兵式的背后,是在享受和利用他的權力。 王云飛說:“歸根到底,要規范和監督權力的運行,降低對權力的盲目崇拜。” 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芮必峰認為,學校應以辦學為主,以學科建設為主。給學生進行適當的軍訓是必要的,然而卻不能為了讓校長過一把癮搞這種體現等級觀念的“閱兵式”。 “高校搞‘閱兵式’,反映出一些學校負責人‘官癮’十足。整個精力不放在學科發展、學生成長的方向上,學生壓根不是學校的主體了。客觀地說,這幾年高校的改革取得很大進展,然而還有一些高校存在一些思想問題,特別是一些民辦高校。”芮必峰說:“這種行為和學校工作相去甚遠,和辦學目標相去甚遠,高校要發展,就不能讓這種扭曲心態污染校園。”(完)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鮑曉菁 陳諾 |
相關閱讀:
- [ 09-23]“校長”,“首長”豈能傻傻分不清楚
- [ 09-22]秋高氣爽“第一課” 校長的講話你都聽懂了么
- [ 09-22]高校校長坐奧迪敞篷車進行軍訓閱兵
- [ 09-22]網曝高校校長坐奧迪敞篷車 進行軍訓閱兵(組圖)
- [ 09-22]北影副校長回應表演系學生"撞臉":符合培養目標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