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23日電(記者姜瀟)9月23日晚,一場秋雨后的北京清爽怡人。中國現代文學館高朋滿座,充滿節日般喜慶。備受社會矚目的第六屆魯迅文學獎頒獎典禮在此舉行。 35位本屆魯獎獲得者一一亮相,他們是今晚的明星。格非、徐則臣、黃傳會、大解、劉亮程、孟繁華、趙振江,代表獲獎作家發表獲獎感言,或平實質樸,或熱情風趣,講述了自己在創作、研究、翻譯背后鮮為人知的點滴,分享他們對社會人生及文學的感悟。 中國作協主席鐵凝在致辭中說,今天的35位獲獎者以他們艱苦寂寞的寫作和卓越的創造表達了中國人的生活和思考、奮斗和夢想,豐富了我們民族的精神世界,證明了文學在這個時代堅韌充沛的力量。這份崇高的文學榮譽不僅是授予他們的,也屬于所有真誠的寫作者。 文學是什么?在今天的許多人眼里,文學似乎與社會生活無關,“文學被邊緣化”的說法不絕于耳……但在作家們的講述中會發現,文學在任何時候都與百姓生活密不可分,與社會進程緊緊相連,甚至與人類的整體前途命運息息相關。 “文學藝術是人類最古老的心靈溝通術。”憑借《在新疆》全票摘取本屆魯迅文學獎散文雜文獎的作家劉亮程說,“文學是上帝留給人類的最后一個溝通后門。當我們用其他的形式不能保持正常溝通時,文學就成了最后的溝通。大家都回到人的位置,把民族放下,把宗教放下,把文化放下,把政治觀念放下,坐到一塊講人的感情,最后是可以講通的。” 談及作家的底線問題,許多作家認為,說真話是作家的底線。以報告文學《中國新生代農民工》獲獎的黃傳會講述他的創作初衷:“農民工兄弟的日子過不好,城市居民的日子必定過不好,中國的日子肯定也過不好,這就是我寫這本書的一個簡單而樸素的初衷。我用手中的筆,留住了時間和空間,記錄下這個時代,記錄下這個時代我所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 可以說,在今天,文學沒有沒落,文學是人類價值建構和精神生長過程中,人類生存意義的自我確證。 正如鐵凝所說,偉大的作品是在作家的案頭誕生,更是在讀者的閱讀中生長。無數懷著對文學的熱情與珍重,不斷地閱讀、尋找和發現的讀者,構成了文學生生不息的天地。文學獎是這種尋找和發現過程的重要環節,這種尋找和發現,不僅滋養著每一個讀者的心靈,而且也在不斷地肯定和傳承中華文化中的優秀成分,不斷為新的創造補充營養和能量。 魯迅文學獎是中國文學界的最高榮譽之一,如今已走過近20年的歷程,其影響不但在文壇矚目,社會關注度也越來越高。本屆文學獎共評選出34篇(部)獲獎作品,反映了我國四年來文學創作持續繁榮的態勢,體現了我國各文學門類創作的代表性成就。從獲獎者來看,也構成了中國文學界總體面貌的縮影。 文學理論評論獎獲得者孟繁華在獲獎感言中說,只要我們還深懷對文學的熱愛,還愿意努力說出我們對文學的誠實體會,我們所從事的文學批評活動,就不會枯竭或無望。 |
相關閱讀:
- [ 09-15]魯迅著作驚現作者書信手跡? 廈大專家:字跡不像
- [ 09-15]魯迅著作驚現作者書信手跡? 廈大專家:字跡不像
- [ 09-15]從“魯迅文學獎”到“文化精英”
- [ 08-25]魯迅曾去天津考察新劇 在日租界購買領結皮鞋(圖)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