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整體國力提升,國際地位穩固,新的外交方向更加明確。周邊外交成為了整體外交的重中之重,其中,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雙邊以及多邊關系,一直以來廣受關注。2014年國際和平日紀念活動在西安舉行之際,中國網記者采訪了曾擔任過中國駐緬甸以及菲律賓大使的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和裁會顧問李進軍。
李進軍表示,歷屆中央領導集體都十分關注周邊外交,中國是正在成長、發展與崛起的大國,“按照小平同志當初確定的方針,我們更多是先將國內事情做好,發展才是硬道理。其次就是把家門口事情做好,如果家門口都是磕磕碰碰,將會嚴重影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外部環境,特別是周邊環境。”他指出,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上任后,更加強調這一思想。
去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做了重要講話,提出了做周邊工作的親、誠、惠、容的四個字理念,為下一步做好周邊外交,指出了明確的方向。
李進軍告訴本網記者,中國的周邊環境復雜,與多國接壤,包括陸地與海上。中國與東盟的關系目前十分重要,經過十多年的打造,中國與東盟已經形成了一種非常獨特而且相互之間也具有一定信任基礎的關系。
“盡管最近一段時間,我們和東盟的少數國家圍繞海上紛爭產生了一些分歧。但是,這并不影響我們與東盟整體的關系。因為東盟國家也看到,東盟要強大,要發展,光靠自己是不行的,必須要和同中國搞好關系,只有與中國建立更密切的政治、經濟、文化等聯系,東盟國家才有可能發展。同樣,對于中國來講,我們與很多東盟國家有漫長的邊界,與幾個東盟國家隔海相望,我原來擔任大使的緬甸,與中國有2200公里的共同邊界。我擔任過大使的菲律賓,與中國也是隔海相望。而且東盟有一個很大的優勢,這些國家在歷史上與中國有著特殊的關系,”李進軍說。
“前幾天,菲律賓駐華大使來找我,他是為中菲關系的現狀感到非常困惑。我說,中國與菲律賓既是鄰居,又是朋友,從某種意義上說,還是親戚。1000多年前,中國人就到了菲律賓。當時,帶去了農耕技術、陶瓷、茶葉,采用的是和平的方式與菲律賓當地居民相處。與后來的西方殖民者西班牙、美國完全不一樣,他們采取的是武力手段,”他強調。
李進軍指出,中國同菲律賓,包括東盟其他國家,組成了一個大家庭,“我們有相似的文化,相似的歷史遭遇,也有很多共同的人文因素。我們崇尚的是亞洲文化,即我們屬于一個大家庭的兄弟姐妹,產生一些矛盾,磕磕碰碰,很正常。但是,我們要以家庭內部的方式來處理這些矛盾。我們不應當背棄亞洲文化,把我們這些矛盾讓外人來接手。讓域外的勢力來干預我們亞洲內部的事情,甚至還要提交所謂的國際仲裁等,這不符合亞洲文化,更不符合《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主要精神。所以,既然菲律賓大使迫切希望改善中菲關系,應當將這些話傳達給阿基諾三世總統,”他說,“希望我們以中國-東盟大家庭的方式,通過面對面的對話,來解決問題。而不是借助域外的力量,借助所謂的國際仲裁法庭。因為后一種方式,只會給我們相互之間造成更大的不信任。”
李進軍表示,菲律賓只是一個例子,中國同東南亞國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我們在東南亞有上千萬的華人,文化是相通的,很多民族也是相通的。在中緬邊境,有著近十個民族都是同一個民族。在云南的中緬邊境上,一個村子是同一個民族,但由于劃界的時候,邊界從村子中間通過,于是就變成了兩個國家。但是這兩個國家的人喝同一口井的水,充分說明中國與緬甸之間的‘一家親’。”
中國同東盟,與其他亞洲國家最大的不同是還有一種親緣的關系。他強調,此外,還有文化的緊密聯系,我們更應當把工作做好。近幾年,由于某些國家奉行新的戰略,重返亞太戰略等,也對中國周邊的局勢產生了一些影響,包括對中國同東盟部分國家的關系,“但是,只要我們有耐心,能夠坐下來好好談談,中國與東盟國家是完全有可能解決內部矛盾。從而以更大的決心,更好的團結,更多的合作,來打造中國-東盟合作的新平臺”。(記者李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