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是《論語》的開篇之語。9月24日,習近平在參加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時,引用了這句話作為歡迎來自世界各國嘉賓及專家學者的開場白。
“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從孔子到孫中山,我們都注意汲取其中積極的養分。”他在講話中強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
國防大學教授顏曉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共產黨既是馬克思主義的堅定傳承者,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堅定傳承者?!拔覀兂姓J,儒家等傳統思想文化,有歷史局限,存在著陳舊過時或已成為糟粕性的東西。要堅持有鑒別的對待、有揚棄的繼承。”
國家最高領導人一年內三次親近儒家文化
國家最高領導人出席孔子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并發表講話,尚屬首次。值得注意的是,這并非是習近平首次對儒學表示關切。
2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到山東曲阜孔府考察,并到孔子研究院。他饒有興趣地翻看《孔子家語通解》《論語詮解》兩本書,并說“要仔細看看”。習近平隨后同有關專家學者代表座談時表示,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立場,堅持古為今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因勢利導,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發揮積極作用。
今年“五四”青年節時,習近平來到北京大學人文學苑,同87歲的著名哲學家湯一介促膝交談,了解《儒藏》編纂情況,贊揚他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發展、創新作出了很大貢獻。
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治國理政的養分,從儒家經典中尋找解決現實難題的辦法,國家最高領導人為何如此強調重拾傳統文化?
中國共產黨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
列舉15種優秀古代思想古為今用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要弘揚傳統文化?習近平指出,優秀傳統文化體現著中華民族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而“中國共產黨人是馬克思主義者,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學說,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必須同中國具體實際緊密結合起來”。
儒學等傳統文化如何“古為今用”?習近平指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隨后,他一口氣舉例列出了15種優秀古代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天下為公、大同世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以民為本、安民富民樂民,為政以德、政者正也,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與時俱進,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經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實踐,集思廣益、博施眾利、群策群力,仁者愛人、以德立人,以誠待人、講信修睦,清廉從政、勤勉奉公,儉約自守、力戒奢華,中和、泰和、求同存異、和而不同、和諧相處,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居安思危,等等。
習近平總結道,對傳統文化中適合于調理社會關系和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內容,我們要“結合時代條件加以繼承和發揚,賦予其新的涵義”。
習近平的“文化觀”:
強調維護多樣性、尊重不同文明
習近平的“文化觀”強調維護多樣性、尊重不同文明、正確學習借鑒,及發展與傳承的相互結合。
他提出,“不要看到別人的文明與自己的文明有不同,就感到不順眼,就要千方百計去改造、去同化,甚至企圖以自己的文明取而代之”,強制地解決文明差異,反而會制造災難。
此前,習近平曾在多次場合提到中華民族與傳統文化的關系,并闡述自己的文化觀。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的講話中表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歷史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
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習近平指出,中華民族是具有非凡創造力的民族,我們創造了偉大的中華文明,我們也能夠繼續拓展和走好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堅定不移沿著正確的中國道路奮勇前進。
在昨天的講話中,習近平表示儒家思想蘊藏解決當代世界難題的重要啟示,并進一步把研究孔子和儒學的意義提升到“認識當今中國人精神世界歷史來由的一個重要途徑”,究竟如何將繼承傳統文化并且賦予其現實意義,得到各方關注。
有網友表示,中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傳統文化正在緩慢流失,重拾中華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對于改造社會風氣有積極意義。還有網友表示,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是當代具有遠見眼光者的責任,并賦予他們緊迫感?,F在當務之急就是用祖輩留下的思想珍寶向世人傳播,構造國民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