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談古說今論文化
2014-09-25 18:45:4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錦 |
分享到:
|
新華網北京9月24日電(記者 梁淋淋 楊依軍)“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是《論語》的開篇之語。今天,習近平主席就用它做歡迎50多個國家的嘉賓及專家學者的第一句話。 “半部論語治天下,”中國傳統文化里,有哪些需要汲取的精華?中國傳統文化為何如此重要?仔細分析習近平主席的講話全文,請看精華摘要—— 【國雖大,好戰必亡】 這次大會主題是“儒學:世界和平與發展”。演講一開始,習近平主席就為這主題“點贊”說,“體現了關注世界前途、人類命運的人文情懷,是一個很有現實意義的題目。” 那么,和平與儒學有什么關系?習近平主席說,中華民族歷來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愛好和平在儒家思想中有很深的淵源。他細數了中國人自古就推崇的和平思想包括:“協和萬邦”、“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四海之內皆兄弟”、“遠親不如近鄰”、“親望親好,鄰望鄰好”“國雖大,好戰必亡”。 習近平主席重提和平的重要性:和平對人類就像陽光和空氣一樣重要,沒有陽光和空氣,萬物就不能生存生長。 “愛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依然是中國處理國際關系的基本理念。”他說。 【“古”為“今”用】 儒學等傳統文化在現今可以發揮什么作用?習近平主席點出,要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許多突出難題,不僅需要運用人類今天發現和發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運用人類歷史上積累和儲存的智慧與力量。 哪些優秀傳統文化思想能“古”為“今”用?習近平主席一口氣為在座的國際友人們列出了15種: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天下為公、大同世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以民為本、安民富民樂民;為政以德、政者正也;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與時俱進;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經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實踐;集思廣益、博施眾利、群策群力;仁者愛人、以德立人;以誠待人、講信修睦;清廉從政、勤勉奉公;儉約自守、力戒奢華;中和、泰和、求同存異、和而不同、和諧相處;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居安思危。 習近平主席總結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 |
相關閱讀:
- [ 09-25]一年內三次親近儒家 習近平為何強調重拾傳統文化?
- [ 09-25]習近平等政治局常委指導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紀實
- [ 09-24]習近平: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 推進各種文明交流交融互學互鑒
- [ 09-24]習近平:實現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 不能一股腦照用
- [ 09-24]習近平呼吁維護世界文明多樣性
- [ 09-24]習近平:不同國家文化有姹紫嫣紅之別 無優劣之分
- [ 09-24]習近平談紀念孔子: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
- [ 09-24]習近平:兼收并蓄不是囫圇吞棗 而是要去偽存真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