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陜西延長縣第二幼兒園昨天發生了中毒事件,21名幼兒和教師中毒,其中一名幼兒死亡。目前住院幼兒和教師的病情穩定,事故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當中。 出事的這所幼兒園是所公辦幼兒園,目前已經停課。延長縣衛生局局長劉伯林告訴記者,目前,在延長縣醫院住院的8名幼兒和11名教師病情穩定,正在醫院留觀,而送往延安大學附屬醫院救治的1名病情危重的幼兒經過搶救,目前病情也是趨于穩定。另外,幼兒們由于受到驚嚇,氣色不太好。目前還沒有幼兒和教師出院,需要進一步的留院觀察。中毒原因目前已經基本排除了食物中毒。劉伯林說,醫院經過診斷,初步推測中毒是因為"氣體物質吸入性中毒"。但是是什么氣體目前還沒有調查清楚。因為氣體檢驗比較難,目前已經送到了西安去做檢測。由于幾名幼兒都是在廁所中毒暈倒的,所以現在最大的嫌疑是廁所氣體導致了中毒。 據了解,這所幼兒園的廁所是旱廁,也就是它不是用水沖的那種廁所,所以也存在沼氣中毒的可能性。延長縣委宣傳部的有關負責人表示,最新的檢測結果還沒有出來,所以不能確定是不是沼氣中毒。到底是什么氣體導致的中毒、究竟是在哪一個環節出問題才導致的中毒,目前還沒有定論,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由于師生們是在廁所暈倒的,所以毒源一度被鎖定在陜西省延長縣第二幼兒園的旱廁。此前,有媒體報道,事故原因已經排除了食物中毒,初步判定為氣體物質吸入性中毒。那么,廁所常見的有毒氣體氨氣就上了被懷疑的名單。中央臺記者就此采訪了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宋文質,宋教授表示,根據媒體透露的信息,他認為廁所不應該是問題所在。 宋文質:廁所這個地方可以產生氨氣,也可以產生甲烷,也可以產生氯化氫,如果這個廁所不是密閉的,我想都不應當是由于這三種氣體產生的刺激性作用或者是窒息性作用而發生中毒。氨氣只要是到了一定的濃度,因為它的溶解度很高,刺激眼睛流淚,大家都會自動的就躲開了,氯化氫高濃度情況之下可以產生閃電型死亡,但絕對不可能,如果說就是氯化氫濃度稍微高一點,也不會引起死亡。因此這個案例我是覺得廁所不一定有問題。 宋教授同時提醒,目前農村中小學和兒童的家庭衛生安全意識薄弱,農藥、殺蟲劑等化學品很容易造成兒童誤服中毒,這方面的教育有待加強。 宋文質:第一個應當是管好農藥、耗子藥,因為像毒鼠強最近幾年中毒的不少,尤其是家里面在滅鼠、滅蟑螂等等,有時候用于一些固體的東西放的時候一定要管好,別讓小孩撿吃了。第二個,要注意盛過農藥的瓶子防止誤認為是飲料、誤認為是干凈的瓶子拿去盛水。 除了深究中毒原因,如何善后、怎樣賠償也是大家關心的問題。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認為,幼兒園難逃其責。事件正在調查,到底中毒原因、毒源是什么也將影響責任的承擔。 劉俊海:凡是幼兒園的孩子受到人身損害的,原則上推定幼兒園應當承擔責任,除非幼兒園能夠自證清白,證明自己盡到了教育和管理的職責。如果危險源是來自于幼兒園之外的第三方,比方說化工企業,那么由第三人先行承擔責任,所以即使幼兒園沒有償付能力,但是對第三人的侵權人有償付能力,這也有助于孩子們的及時獲得公平,及時足額的賠償。 劉教授還提醒,目前不知道幼兒園或家長是否給孩子投保過意外傷害的保險,那么保險責任也是應解的燃眉之急。 劉俊海:如果幼兒園中受傷的孩子們之前投保過相關的保險品種的話,我個人認為保險公司也應當及時的按照保險法以及保險合同的約定及時足額的旅行保險金的給付義務。(記者雷愷 張聞) |
相關閱讀:
- [ 09-26]陜西延長一幼兒園21名師生集體中毒 1名幼兒已死亡
- [ 09-23]昆明男童汞中毒系外部注射所致 一男性嫌疑人被捕
- [ 09-19]網傳廣西百余小學生餐后中毒已2死 官方稱系謠言
- [ 09-15]3男童誤食鵝膏菌中毒身亡 尚無有效解毒辦法
- [ 09-11]湖北荊門市東寶區中毒事故后全面整頓石灰生產企業
- [ 09-10]湖北荊門東寶區一石灰廠發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死亡2人
- [ 09-01]4人在室內燒烤 導致一氧化碳中毒被送往醫院
- [ 08-27]開城工業區朝鮮勞工身體不適 朝方稱疑因苯中毒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