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27日電綜合報道,時隔15年,朝鮮外務相李洙墉出席聯合國大會,或還將就朝鮮人權問題發聲。在此之前,朝鮮外交官員通過“體育外交”、人文交流、“政黨外交”,期望為朝鮮打開走向國際舞臺的窗口。朝鮮發起集中外交攻勢,本屆聯大將如何發聲,也引起疑慮重重的美韓觀望。
重量級官員頻出訪
9月中旬,朝鮮外務相李洙墉前往紐約出席第69屆聯合國大會,還計劃在聯大發表演講。韓國媒體消息指,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也將在9月27日正式會見李洙墉。這是時隔15年之后,朝鮮外務相再次赴美參加聯大。
自今年4月上任以來,李洙墉已先后訪問中東、非洲和東南亞國家。李洙墉的首次出訪選擇了埃塞俄比亞、南非、科威特和卡塔爾。8月,李洙墉率朝鮮代表團訪問老撾、越南、緬甸、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并出席在緬甸首都內比都舉行的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這是他首次在大型國際場合露面。9月11日,李洙墉赴伊朗出席亞非法律協商組織會議,并對伊朗進行正式友好訪問。
在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上,李洙墉還與日本外相岸田文雄進行非正式會談,這是日朝兩國外長相隔十年來的首次會談。對此,新加坡《聯合早報》分析認為,李洙墉此行是想鞏固朝鮮同東盟內這些友好國家的外交關系。
同時,朝鮮還試圖直接與美國進行對話,改善目前的外交環境。今年8月,朝鮮邀請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摯友”說唱歌手普拉斯·米歇爾訪問平壤。米歇爾在朝鮮觀看了日朝國際職業摔跤大賽,不少美國選手也參加了此項賽事。
外媒用“異常活躍”評價李洙墉的外交活動。據統計,李洙墉平均每五天就有兩天在海外度過。韓國外交部官員對此解釋說,朝鮮外務相之所以頻繁出訪,是因為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親自下達了指示,要求“改善對外環境”。
今年下半年以來,其他朝鮮官員的身影也開始活躍在國際舞臺。9月初,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分管國際事務的書記姜錫柱率領代表團啟程訪問德國、瑞士等歐洲四國和蒙古國。分析稱,通過政黨交流打開國家間交流,姜錫柱可謂走出第一步,為外界打開與平壤溝通的窗口。
作為朝鮮外交領域的核心人物,姜錫柱有著豐富的與西方打交道的經驗。姜錫柱1986年出任朝鮮外務省第一副相,一直負責對美關系,韓國媒體曾把他稱為朝鮮外交界的“對美政策總指揮”,深得已故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信任,是其核心參謀之一。
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高層每次訪朝,姜錫柱幾乎都出席會晤。在朝鮮對日外交中,他同樣扮演重要角色。日本國會參議員豬木寬至今年8月底至9月初訪朝期間,姜錫柱連續兩天與他會晤。
而在本屆聯大上,李洙墉將代表朝鮮如何發聲,引發國際輿論關注。韓國媒體稱,李洙墉也將出席聯大期間的朝鮮人權高層會議,或形成與韓美“針鋒相對”的局面。朝中社此前多次批評美國拿朝鮮人權“說事”,試圖迫使朝鮮人民接受“其不喜歡的政治體制和文化生活方式”,這是一種“干涉內政和侵犯人權的行為”。
有分析認為,李洙墉赴美行意在為改善與美關系啟動幕后對話渠道,美朝雙邊對話的“紐約渠道”可能恢復。不過,也有媒體稱,本屆聯大朝鮮人權問題可能成為正式議題,鑒于此前朝鮮多次批評美國人權,并為本國人權情況辯護,在這種情況下,改善朝美關系并不太容易。
撇下與韓國的“親密接觸”
朝鮮今年年初不斷發出和緩信號,不僅提出進行首腦會談,還舉行了7年以來的首次朝韓高層會談。然而,朝韓高層會談卻無疾而終,兩國關系沒有出現明顯改善。
9月,朝鮮派體育代表團赴韓參加仁川亞運會,卻并未派出拉拉隊。朝鮮指責韓方對相關問題“說三道四”,稱韓方人員態度不當,開會遲到,而且用“費用問題”侮辱朝鮮。韓國則指責朝鮮單方面宣布會議破裂并在中途離場。
此外,盡管朝鮮半島局勢近期總體處于平穩態勢,但韓朝“輿論戰”并未停止。朝中社日前發文稱,韓國近期再提“對話”論調,事實上并無對話誠意,甚至向朝鮮散發傳單。文章稱,對話的前提是韓方立即停止“反朝心理戰”。這是改善朝韓關系的首要要求,營造對話氣氛的首要問題。
在高層會談停滯之時,朝鮮“撇下韓國”,積極走上國際舞臺,加強深化與他國合作,試圖另辟途徑打開外交局面。這一策略令韓國政府感到緊張。
韓國政府人士稱,一直以來,韓國始終秉承以國際合作制裁朝鮮為主的對朝外交,因而,朝鮮的外交活動給韓國拋出了一個高難度課題。朝鮮發起“挑釁”時,“強化制裁”自然是正確做法,但現在韓國應該更多考慮的是,當朝鮮開始外交活動時,應該如何進行應對。
為此,在韓國外務相李洙墉抵達紐約之前,韓國國家安保室室長金寬鎮提前積極出訪美國,與白宮高層官員舉行會談。韓聯社指出,由于近來朝鮮展開積極外交攻勢,各主要國家圍繞朝鮮半島進行外交博弈,因此金寬鎮此次訪美意義重大。
韓國分析人士說,朝鮮可能像90年代的“通美封韓”戰略一樣,主動向美國示好,如果韓國在這場游戲中被孤立,必將遭受損失。
從硬到軟?西方對朝鮮仍有疑慮
在經歷核試驗、開城園區風波、切斷朝韓軍事熱線等一系列強硬措施后,朝鮮的外交風格在強硬過后顯示出和緩,令外界揣測朝鮮半島局勢出現轉圜之機。今年以來,朝鮮密集的外交舉動令日朝、韓朝、朝美關系出現良性波動,但西方對朝鮮仍存有疑慮。
今年5月,日朝政府宣布就重啟“綁架問題”全面調查達成協議。7月,朝鮮成立“特別調查委員會”,啟動對境內所有日本人的調查,日方則決定部分解除對朝鮮的單邊制裁。
隨后,日朝關系出現進一步升溫跡象,8月30日,由日朝體育界人士共同舉辦的平壤國際職業摔跤大賽開幕,日本參議員豬木寬至在致辭中說,期待以這次國際賽事為契機,長期關閉的日朝關系之門敞開,兩國變“近而遠”的國家為“近而近”的國家。
在文化交流上,朝鮮也較從前更為開放,邀請他國來朝參加活動。從9月17日起,朝鮮舉行第14屆平壤國際電影節,負責人稱,朝方著力于搞活同外國的文化交流,包括朝鮮電影合作和出口。而朝中社也表示,朝鮮計劃通過因特網向世界廣泛宣傳朝鮮電影。
不過,在“密集外交”的背后,西方國家對朝鮮仍存有疑慮。9月,朝鮮最高法院判處美國公民馬修·托德·米勒六年勞動教養,理由是他承認4月在朝旅游期間從事了反朝敵對活動。除此之外,朝鮮還扣留了另外兩名美國人福爾和裴俊浩。
有分析認為,朝鮮此舉是嘗試與美國恢復直接接觸。然而美國媒體稱,朝鮮對美國的談判策略是試圖與美方談判,令美國接受其提出的核方案,承認朝鮮是“有核國家”,但美國不會接受這一立場。
但有消息稱,8月,據信有來自白宮和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的高級官員搭乘軍機前往朝鮮,進行為期18小時的訪問。這一消息并未得到美國官方的證實,但事實上,外媒指出,朝美秘密外交已屢見不鮮。去年,美國《外交政策》雜志曾撰文披露,美國與朝鮮的高級代表曾有過直接接觸,這次會談是經過所謂的“紐約通道”完成的,“紐約通道”一直是朝鮮和美國直接談判溝通的渠道。
在本屆聯大上,美國政府官員似乎也無打算與朝鮮外務相李洙墉舉行單獨會晤。韓國外交部稱,李洙墉也沒有計劃會見韓國政府有關人士,但他有可能在會間,與韓國外長尹炳世和美國國務卿克里等韓美政府官員相遇。相遇之時朝美、朝韓官員間是否會有深入交談,仍是外界關注的焦點。(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