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游熄火,帶薪休假游挺搶手 不少單位今年強制職工休年假,引旅行社爭搶 “在機關工作20多年了,今年我還是頭一回休年假。”9月25日,濟南市旅游局辦公室主任閆險峰接受采訪時感慨道。實際上,得益于今年省政府強制落實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不少人都有這樣的體會。甚至有人盤算:何不將年休假與7天國慶長假一起休,美美地休一個“超長假期”。 八項規定實行以來,正為公務游減少發愁的旅行社也聞到了香味,奮力拼搶這塊新蛋糕,主戰場由“公務游”轉向“帶薪休假游”。 職工 以前加班被點贊,今年不休要寫說明 在濟南某媒體從事新聞采訪工作的馬女士說,今年她所在單位規定,職工若不休假,需說明不休的理由,實際就是強制大家安排輪休。“真讓休假干嗎不休呢!”馬女士說,她明顯能感覺到今年國家落實帶薪休假的力度加大。受此影響,一段時期以來馬女士的同事陸續開始休假。用她的話就是,往年不休加班好像被“點贊”,今年誰不休假倒有些不好意思了。 “參加工作20多年了,今年第一回享受年休假。”濟南市旅游局辦公室主任閆險峰說,根據省有關部門要求,單位若有職工不休假,需寫出書面說明。政策規定一個單位不休假職工比例不能超過5%。 為此,從今年起,該局職工開始輪休。他本人8月份休假,根據工齡享受15天假期,幫著家里忙忙家務,帶孩子參加比賽、考試,盡管沒出去游玩,仍感到很開心。 他說,“磨刀不誤砍柴工”,經過一段時間的緊張工作后必須調整一下,在休假的時候沉淀一下思想,重新回到崗位后工作效率會更高。 旅行社 安排專人,量身打造帶薪年休假產品 隨著帶薪休假被“強制”落實,我省一些旅行社反映,他們已經感受到由此帶來的利好。 山東旅游有限公司總經理雷凱透露,我省要求強制落實帶薪休假制度以來,已經給公司日常組團業務帶來明顯的刺激。他意想不到的是,有的大單位領導及其家屬也找到該社,安排個人帶薪年休假出游,這在以前是沒有過的。 雷凱說,一些大銀行也找上門來,定制職工的帶薪年休假產品,不久前,某銀行專門為300余名職工定制了帶薪年休假優惠產品。 他提到,考慮到帶薪休假制度真正落實后,必將成為旅行社一塊新的業務增長點,山東旅游公司目前已將原來的“公務考察”業務全面轉型至“帶薪休假旅游”上來。下一步,還將安排專人,專門為職工量身打造帶薪年休假產品。 幸福的煩惱 公務員不愿亮身份,蛋糕多大難統計 另據嘉華旅游門市中心負責人趙艷霞介紹,去年,公司客人中團隊占70%,散客占30%。今年在公務旅游遭到打擊后,兩者的比例關系正好顛倒過來了。目前,以家庭為單位報名自由行、自助游的客人數量節節攀升,更多的客人選擇請旅行時代訂“酒店+門票”。 不過令趙艷霞有些煩惱的是,盡管當下我省已出臺政策“強制”職工帶薪年休假,但一些休假的機關公務員、事業單位職工等,仍在擔心休假出游會給自己帶來不好的影響。因此在參團時刻意隱去身份信息,旅行社出于為客戶保密考慮也不好過問。“如果能準確了解到到底有多少帶薪休假的人,我們就可以搞明白帶薪休假這塊市場到底有多大,該怎么設計服務。”趙艷霞說。 帶薪休假剛有眉目 就想取消國慶長假? 隨著帶薪年休假制度因為“強制”逐步得到落實,人們的休假權日益得到保障,于是便有人開始討論國慶7天長假的存廢。近日,清華大學教授蔡繼明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提出,隨著帶薪假落實應取消國慶黃金周。不過,記者25日采訪各方人士,反對取消的聲音占了上風。 一家人一塊休 能保證嗎 濟南市旅游局辦公室主任閆險峰認為,黃金周已經運行20多年,對旅游業的拉動非常明顯。大眾也已經形成黃金周休假的習慣,根據國情還是保留好,實行集中休假和分散度假相結合的休假辦法。 嘉華旅游門市中心負責人趙艷霞說,實際上,目前在一些私企或中小企業,帶薪休假落實情況并沒有那么樂觀,國慶7天的法定節日對這部分職工而言是休假權的重要保障,不該取消。 “現在帶薪休假正在得到落實是事實,但也不能盲目樂觀。”山東大學教授王晨光說,如果丈夫妻子和孩子休假時間不一致怎么辦?這時還得靠像國慶長假這樣的國家法定假日創造家庭團聚條件。他認為,黃金周的存廢應尊重百姓的意愿。 并行一段時間 有啥不好 在國內著名旅游家、廣東省旅游文化協會會長李存修看來,落實帶薪休假和繼續保留長假制度是兩碼事,完全可以共存。原來的“五一”黃金周被取消后,在社會上引起很大的爭論,如果再取消國慶長假,就會給人以出爾反爾的感覺,甚至影響國家信譽。 李存修認為,作為國家的一項休假政策,國慶黃金周不能說廢就廢。比較穩妥的辦法是,等到帶薪休假制度真正落實之后,與黃金周制度并行一段時間再說。 本報記者 喬顯佳 |
相關閱讀:
- [ 09-25]學生曝安大強制女生裸體測體能 脫到只剩內褲
- [ 09-25]北京12家單位未履行強制減排 或被處5萬以下罰款
- [ 09-19]廣發行原董事長李若虹被查 最高檢:已采取強制措施
- [ 08-17]精神病患者砍死父親后焚尸 檢察院已申請強制醫療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