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松成:部分指標短暫回落是經濟運行的正常現象
2014-09-29 11:04:23?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二、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結構調整取得新的進展 我國經濟金融運行基本平穩,不少方面表現突出。一是我國經濟仍然保持較快增長。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7.4%,增速比2013年世界平均水平高4.2個百分點,比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分別高6.1個和2.7個百分點。二是工業企業利潤增長較快。前7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3.35萬億元,同比增長11.7%,增速分別比去年同期和今年上半年高0.6個和0.3個百分點。三是近兩個月貿易順差連創新高。7月份,出口同比增長14.5%,增速創2013年5月以來新高,貿易順差473.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擴大了1.7倍。8月份,出口同比增長9.4%,貿易順差498.4億美元,創月度歷史新高。四是股市回暖跡象明顯。7月以來,股價明顯上漲,至9月25日,上證綜指收盤價為2345.10點,比6月末上漲14.5%。 就業形勢穩定。二季度,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8%,與一季度持平。前8個月,31個大中城市調查失業率保持在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970多萬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0多萬人,接近完成全年就業目標。 二季度,中國人力資源市場信息監測中心對全國100個城市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供求信息進行的統計分析顯示,勞動力市場供求總體平衡,需求略大于供給,求人倍率為1.11,與上季度持平,比去年同期上升0.04。三季度,人民銀行企業家問卷調查顯示,招工難仍然是企業面臨的最主要問題之一,42.4%的企業反映“勞動力成本高、招工難”,占比比上季度高0.4個百分點。 物價基本平穩。前8個月,CPI同比上漲2.2%,比去年同期低0.3個百分點。其中8月份CPI同比上漲2.0%,比上月低0.3個百分點。物價水平基本延續今年以來的平穩態勢。 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一是產業結構繼續優化。上半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46.6%,比去年同期高1.3個百分點,比第二產業高0.6個百分點。 二是工業結構中,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發展勢頭好于傳統產業。上半年,高技術產業總產值達6.1萬億元,同比增長11.2%,對應增加值增長12.4%,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3.6個百分點。8月份,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0.1%、9.3%,比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分別高3.2個和2.4個百分點。 三是內需結構進一步改善。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占GDP比重為52.4%,比去年同期高0.2個百分點。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1.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6%,比上月加快0.1個百分點。 四是投資結構優化。服務業投資增速快于制造業,民間投資占比繼續提高。前8個月,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18.2%,比第二產業投資增速快4.5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同比增長19.0%,比全部投資增速快2.5個百分點,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64.9%,占比比去年同期提高1.3個百分點。 五是節能減排成效顯著。上半年,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2%,碳排放強度下降5%左右,是多年來降幅最大的。 六是自主創新能力提升。2013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受理發明申請82.5萬件,同比增長26.3%,連續3年位居世界首位。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的國際專利申請量和占全球比重均創新紀錄。中國已超越德國,在《專利合作條約》體系中排名第三,僅次于美國和日本。 信貸結構持續優化。一是中長期貸款增長較快,結構優化。8月末,全部產業部門中長期本外幣貸款同比增長11.4%,增速比去年同期高2.8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和服務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13.8%和15.2%,增速分別比去年同期高10.2個和4.7個百分點。產能過剩行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4.9%,增速比去年同期低1.8個百分點,其中鋼鐵、建材行業同比分別下降9.1%和7.1%。 二是涉農貸款、小微企業貸款增速持續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8月末,本外幣涉農貸款余額22.7萬億元,同比增長14.8%,比各項貸款平均增速高1.6個百分點。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4.3萬億元,同比增長13.9%,比各項貸款增速高0.7個百分點,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業分別高4.6個和1.9個百分點。 三是西部地區貸款增速高于東部和中部地區。8月末,西部地區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6.1%,增速分別比東部和中部地區高4.7個和1個百分點。 四是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快速增長。8月末,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余額為1.02萬億元,同比增長49.7%,增速比去年同期高15.8個百分點,比同期房地產開發貸款增速高29.9個百分點。 三、經濟預期向好,增長潛力仍然較大 我國經濟中長期發展潛力較大。國際經驗表明,趕超型國家人均GDP接近前沿國家的70%時,追趕動力才有所減弱。2013年我國人均GDP相當于美國的 12.8%,日本的17.7%,因此我國增長潛力仍然較大。 一是城鎮化仍有較大發展空間。2013年我國城鎮化率為53.7%,不僅低于高收入國家水平(80%以上),也低于與中國發展階段相近的發展中國家水平(60%左右)。根據世界銀行數據,美國、日本、法國第一產業就業人口占總就業人口的比例分別為1.6%(2010年)、3.0%(2012年)、2.9%(2012年)。按2012年勞動力總量計算,如果我國第一產業就業人口占比降至美國水平,可以釋放勞動力2.4億人;降至日本、法國水平,可以釋放勞動力2.3億人。城鎮化進程可以有效緩解15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總量下降對經濟的沖擊,延長人口紅利。 二是服務業發展前景廣闊。根據世界銀行2010年數據,在人均GDP低于我國的59個樣本國家和高于我國的70個樣本國家中,第三產業占GDP比重平均為50.36%和65.72%,均高于我國同期的43.2%。服務業的發展不僅是經濟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對就業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我國服務業增加值每提高1%,將拉動服務業就業增長0.306%。 三是國內區域差異較大,成為持續增長的潛力之一。中國經濟呈現明顯的東中西部階梯發展特征。2013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排名前三位的是天津、北京和上海,分別達到99607元、93213元和90092元,而后三位是貴州、甘肅和云南,分別為22922元、24296元和25083元,排名第一的天津是最后一位貴州的4.35倍。落后地區相對發達地區具有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的后發優勢,他們在追趕發達地區的過程中釋放出巨大的經濟活力。目前,落后地區追趕發達地區的勢頭已經顯現,農村居民收入增速也快于城鎮居民。2014年上半年,東中西部地區GDP平均增速分別為8.0%、8.0%、9.3%,其中貴州增長10.8%,增速比上海和北京分別高3.7個和3.6個百分點。2014年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同比增長9.8%,增速比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2.7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為2.77,比去年同期縮小0.06。 各項結構改革有序推進,制度紅利逐漸釋放。一段時期以來,各級政府通過簡政放權,發揮市場作用,優化資源配置,進一步消除制度障礙,釋放增長潛力。新一屆政府成立后,取消和下放了600多項行政審批事項,實現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全覆蓋,推進利率市場化,推進投融資、稅收、流通等體制改革。目前改革效應開始顯現,未來潛力還將進一步釋放。例如,2014年前8個月,全國新登記注冊工商企業813萬戶,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后3月至8月新登記注冊企業同比增長61%,社會投資和創業熱情迸發。再如,簡政放權加上“定向減稅”、“定向降準”等財稅金融措施,有力地支持了服務業、“三農”、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和新興業態的發展。3月至8月,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業新登記企業數量同比增長124.6%,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同比增長101.5%,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同比增長94.4%。 景氣指數回升,經濟預期向好。中國人民銀行2014年三季度企業家、銀行家和城鎮儲戶問卷調查表明,企業家和銀行家宏觀經濟熱度指數雖然仍處于低位,但預期向好。對下季度,企業家和銀行家宏觀經濟熱度預期指數分別為35.6%和33.5%,較對本季的判斷分別提高3.4個和4.3個百分點,說明市場主體對經濟發展的信心增強。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指數為50.6%,較上季度上升0.6個百分點,顯示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意愿回升。居民收入和就業感受指數也有所回升。居民當期收入感受指數為49.2%,較上季度提高0.9個百分點。對下季度,城鎮居民未來收入信心指數為52.5%,較上季度提高0.9個百分點。居民就業感受指數為39.2%,較上季度提高0.5個百分點。 四、全面準確看待經濟形勢,繼續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 在經濟運行新常態中,部分指標出現波動是正常現象,一定程度上也是市場自主調整的結果。我們不能一味追求高增長,而要追求創造就業、增加收入、提高效益、沒有水分、節能環保、持續發展的合適增長速度。 要繼續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保持定力,有所作為,適時適度預調微調,增強調控的預見性、針對性和有效性,繼續為經濟平穩增長、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營造穩定的貨幣金融環境,促進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 要不斷完善和創新貨幣政策調控思路和方式,在區間調控的基礎上加強定向調控和結構性調控,加大對農業、小微企業、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的資金支持力度,改善融資結構和信貸結構。 要把貨幣政策調控與深化金融改革結合起來,提高金融運行效率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有序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推進民營銀行試點工作,清理規范金融業準入限制,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 要采取綜合措施維護金融穩定,努力控制和降低企業的杠桿率,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本文來源:經濟日報作者為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 盛松成) |
相關閱讀:
- [ 07-30]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中國信貸結構繼續改善
- [ 05-05]盛松成:為何對余額寶存入銀行的存款征收準備金
- [ 05-04]盛松成詳解為何要對余額寶繳存準備金
- [ 01-07]盛松成:加快協調推進我國金融改革
- [ 05-06]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銀行業今年至少補充1萬億資本金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