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華民族走向復興點贊——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周年
2014-09-29 17:07:33?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同志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一個令無數中國人極為興奮的翻天覆地的大事件。經過65年滄桑巨變,人們看得更加清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征程,是一個永遠值得中國人慶祝和紀念的大事件。 近代中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艱辛奮斗 回首1840年以來的中國近代歷史,我們對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進行的艱苦卓絕的奮斗感慨萬千。 1840年,資本主義強國英國借口通商,使用鴉片和大炮把一場侵略戰爭強加于中國頭上。清朝的中國,度過了康雍乾時期后,封建王朝體制走上了下坡路,閉關鎖國、自居天下、武備不興,對歐洲史無前例的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大發展毫無察覺,也完全沒有準備與外國打仗。在這場不期而遇的鴉片戰爭中,清王朝被逼簽下城下之盟。此后,歐美列強一再前來試劍,清王朝一再被逼簽訂不平等條約,中國逐步從封建社會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沉淪到八國聯軍侵略前后到了谷底。 今年是甲午戰爭120周年,又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00周年。今年還是日本侵略者發動盧溝橋事變77周年,又是1944年日本發動侵略中國最瘋狂的戰役——豫湘桂戰役70周年,明年就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回顧這幾個歷史節點,看看中華民族在歷史前進的道路上是如何艱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是如何不易,可以給今天的人們敲響警鐘。 中國在甲午戰爭中失敗,是一個慘痛的歷史教訓。此前,中國是敗于歐美列強,甲午戰爭則是敗于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東鄰日本。從中國自身來總結,我們只能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中國當時無論在生產力發展上還是在政治制度上,確實落后了。落后就國力不強,不可能搞好國防建設、扎好國家籬笆、做好戰爭準備。面對外來侵略,中國只能左遮右擋、窮于應付,最后不得不以割地賠款來息事寧人,甚至面對列強瓜分、面對列強在紫禁城大門口駐軍,也無可奈何。 甲午戰爭失敗給中國世紀性的打擊,也促使中國世紀性的覺醒。1894年11月,正是平壤戰敗和黃海海戰戰敗后,中國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在美國夏威夷成立興中會,提出推翻清朝的主張,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發出了“振興中華”的號召。康有為領導的戊戌維新也從反對簽訂《馬關條約》開始。嚴復在天津的報紙上發表《救亡決論》文章,第一次發出“救亡”吶喊。從此,“救亡”成為所有愛國者的口號。革命和維新兩股力量成為甲午戰爭以后推動中國變革的主要力量。這可以說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真正開端,也是中華民族復興愿望的最早吶喊。 |
相關閱讀:
- [ 09-29]伊主帥震驚中國男籃出局 法新社:亞洲籃壇巨人倒下
- [ 09-29]韓媒:國慶赴韓中國人增多 參雞湯保健品受青睞
- [ 09-29]三明學院校園劇《上大學》入選第四屆中國校園戲劇節
- [ 09-29]工行獲評“中國最佳公司信用卡”
- [ 09-29]受索力丑聞所累 中國公司在歐洲上市變困難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