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銷售公司總經理:成品油定價機制仍有改革空間
2014-09-29 20:27:43?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瓊 陳瑜輝 |
分享到:
|
成品油價格改革仍有深化的空間 成品油價格機制就比較復雜了,從最早參考新加坡成品油市場價格,到后來參考原油定價;從過去一個月一調整一次到后面的10個工作日一調;從過去允許企業上下5%的幅度、8%的上下調動幅度,到4%的調動幅度和沒有幅度限制。應該說目前我們政府部門對零售批發價格機制做了比較有效的探索,這兩年基本上沒有油品短缺的問題,除了目前產能相對過剩以外,這也是歸功于價格機制不斷完善的結果。 但是改革到現在為止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在我們這個圈子里面也關注到今年的油價做了13次調整,9次下調,4次上調,成品油價格按照發改委的公式調降了五六百塊錢,但市場已經下調了八九百塊錢甚至更高,這就說明政府的指導價格機制已經滯后于市場水平真正的反應。 這使我想起三中全會報告中關于深化改革的一些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第十個問題就是要完善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報告里面是這么說的: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要堅持市場化方向,提高市場化程度,凡是能夠通過市場競爭形成的價格,都要放開由市場決定和調節;暫不具備條件完全放開的,也要積極建立符合市場導向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深化成品油價格改革。 建議由第三方機構來公布價格 下一步改革的方向,或是機制怎樣更進一步地理順。第一個建議就是能不能通過建立信息機構來準確及時地反映真實的市場價格。比如,過去我們原油價格定價方面就有新加坡的普氏PLATTS起了很好的價格標桿的作用。而實際上在國內來講有好幾個能源機構,像我們新華網相關的新華能源、安迅思、卓創資訊等。我關注成品油價格,看這幾個機構公布的價格好像比發改委定價式更能反映市場實際價格水平,所以我第一個建議就是國內怎么樣培養一個獨立的信息機構,這個機構能夠準確反映市場的成交價格,用這個價格再來看我們不管是生產上的定價還是批發定價、零售市場的定價,可能這個會更準確。 第二個建議,就是需要考慮在國內建立和培養成品油期貨交易所。季曉南主席也介紹國內除了國有企業外,我們已經有六家生產商了,我們需求客戶也是相當多的,比如呂大鵬先生介紹的中石化加油站3萬多座、中石油加油站2萬多座,社會其他企業還有4萬多加油站,生產商和消費商已經足夠可以比較好地建立期貨市場機制。原油期貨交易現在比較火,我覺得原油這個期貨交易所可能還任重道遠,因為原油的供應商和消費者比較少、受到國家層面的政策制約比較多;而成品油條件相對成熟。期貨交易所有很好的功能就是價格發現和風險規避,能更準確地反映供需方的真實情況。 |
相關閱讀:
- [ 09-16]中海油南海發現大油氣田 日產氣相當于9400桶油
- [ 09-15]中海油擬10億元退出海康人壽
- [ 06-27]中國強化LNG安全生產 中海油接收站首獲“一級達標”
- [ 06-25]漳州市召開中海油漳州LNG冷能空分項目安全條件審查會
- [ 06-23]中海油首度放開加油站特許經營權 發力油品銷售終端
- [ 05-27]中海油完成西沙中建島附近海域鉆探作業第一階段工作
- [ 05-26]中海油開放乙烯擴建項目 三桶油多項目引民資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