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省寧海、黃巖、上虞等地10多名被執行人因乘飛機受限而主動到法院履行債務。 黃巖被執行人金某被拒乘后,特地轉乘多趟火車、汽車到黃巖法院履行債務,還大談不能乘機之苦。 而寧海人胡某在當地的機票代購點購買機票時被拒后,主動聯系法院,并與申請人達成和解協議,支付第一期欠款后,央求申請人和執行法官將名字從失信“黑名單”中刪除,“我現在到深圳幫朋友做生意,剛剛起步,這個名單可是讓我投資、乘機處處受限。” 浙江法院利用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制度促進案件執行正在不斷走向深入,并對案件執行產生了極大的促進作用。至今全省納入最高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255506人(單位),已促進5000余被執行人履行了債務。 早在2007年,浙江高院就提出,要讓不履行債務的被執行人付出更大信用代價和經濟成本。此后,浙江法院大力加強執行案件信息化建設,為信用懲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09年3月,浙江高院與省發改委信用中心協作,聯建共享“浙江省公共聯合征信平臺”,將超過3個月的未執結和歷年程序終結案件發布于信用浙江網站,至今累計發布了71.9萬余件案件110余萬人次,實際履行了58.1萬余件案件。從發布于信用浙江網站之日起,即納入“重點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領域信用報告”范圍,曾有多家企業因為失信記錄而被擋在多個省重點項目投標的大門外。2010年初,浙江省綜治委發文推動綜合治理執行難工作體系建設,包括執行征信、執行查控、執行懲戒、執行監督、執行保障五個系統建設,執行征信、執行查控系統與銀行等相關管理部門對接,在實現財產點對點查控的同時,使得被執行人在沒有履行法律義務之前,向金融機構融資受到限制,注冊新公司、購買車輛、購地置產、承攬工程、經營貿易、出境等受到限制,被執行人及其高管人員的任職、榮譽、個人消費受到限制,全面壓縮失信者的生產、經營、消費空間,形成要想恢復“自由”,唯有盡快履行的執行征信大格局。 去年年底,最高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制度出臺后,浙江法院認真落實,按照司法解釋的六個條件,以錄入名單為原則,不錄入名單須報批,集中人力和時間開展納入工作,確保錄入的數量和質量。浙江高院建立“浙江法院公開網”,將被執行人名單予以曝光,各地法院將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網絡、法院公告欄等予以公布,召開新聞發布會,或定期在主流媒體固定欄目向社會公布。向政府相關部門、金融監管機構、金融機構、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及行業協會等通報,在政府采購、招標投標、行政審批、政府扶持、融資信貸、市場準入、資質認定等方面,對失信被執行人予以信用懲戒。向省征信機構通報,在信用浙江網上向社會公開。失信被執行人是國家工作人員的,其所在單位通報。失信被執行人是黨員,向所在黨委組織部門通報。失信被執行人是國家機關的,向黨委政法委匯報并向其上級單位或者主管部門通報。溫嶺法院考慮到部分被執行人有一定的履行能力,一旦納入失信名單后,困難導致其工作或企業的正常運轉,巧妙借用失信名單制度,建立預通知制度,根據已掌握的情況對被執行人進行評分定級,對確有履行能力而故意拖延或履行能力較好的被執行人,以預通知的形式督促其履行。第一批8件案件在預告后20個工作日內有2件案件全部履行。對于失信被執行人黨員,余杭法院聯合區委組織部開展懲處工作,通報失信被執行人黨員73人,核查后開除黨籍18人,勸退2人,限期整改39人,促成14人履行債務。 在如此天羅地網的失信“黑名單”壓力下,執行捷報頻傳。瑞安人王某因生意需要向銀行申請貸款,但兩人都處于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中,只得先上瑞安法院繼續履行執行和解,期望消除失信記錄。山東人朱某在紹興成了失信被執行人,原以為“鞭長莫及”,不料上了全國失信被執行人“黑名單”處處受限,到火車站購買動車票被告知限制乘坐,這才想起來是在法院的一起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件沒有了結,不得已主動聯系上了紹興法官,要求盡快履行義務。寧波人馬某因商務需要購買機票時發現其被全國民航售票系統自動禁止購買機票,并被告知需與法院聯系。馬某立即趕到鄞州法院“求”履行。(孟煥良) |
相關閱讀:
- [ 09-25]河南巡查法院違紀違法問題 52名老賴被限制出境
- [ 09-25]莆田荔城區142戶“老賴”列入失信黑名單
- [ 09-18]鼓樓區法院公布老賴名單 福建匯美家俱拖欠500萬
- [ 09-18]北京法院強制執行老賴 現場搜出冰毒和450發子彈
- [ 09-16]印度前官員占公房當“老賴”被斷水電
- [ 09-15]建陽法院對付老賴織“天網”
- [ 09-15]仙游鯉城動真格 拒繳社會撫養費“老賴”被拘留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