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強民富,幾代中國人的夢想正變為現實。
65年,中國完成了從一窮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巨大跨越,中國人民也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奔向全面小康的巨大轉變。人均GDP由1952年的119元增加到2013年的41908元,中國邁進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13億人擁有醫療保險、8億人擁有養老保險,中國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移動電話用戶全球第一、出境游市場全球最大、高鐵里程全球最長,中國人的生活質量日益提高。
告別貧窮,擁抱富足;告別匱乏,走向豐裕;告別僵化,活力噴涌。幸福中國,笑容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
從溫飽不足到奔向全面小康
生活越來越甜美
“變化最大的是每個普普通通的中國人。”時隔30多年再次來到北京的美國記者蒂姆感嘆。上世紀70年代第一次到京,他印象最深的是“到處灰蒙蒙,行人臉上幾乎看不到笑容。”而現在,“普通人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新中國成立65年,人民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就業規模持續擴大,衣食住行全面改善……“綜合國力的增強為人民生活改善奠定雄厚的物質基礎,中國正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進。”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紹史說。
百姓錢包鼓起來。2013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比1978年實際增長11.3倍;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896元,實際增長11.9倍。城鄉居民擁有的財富顯著增加。2013年末,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到44.76萬億元,比1978年末增長2124倍。
收入增長帶動消費升級。中國人告別了缺衣少食的苦澀回憶,過上殷實富足的好日子,生活一天比一天精彩——
曾幾何時,能否用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占世界22%的人口,還是外界的疑問。如今,我國谷物、肉類、花生、水果產量穩居世界第一,百姓餐桌一天比一天豐富;
曾幾何時,買糧、買布要憑票,排隊晚了還買不到;如今,超市里琳瑯滿目的商品,訴說著市場的繁榮。汽車走進尋常百姓家,每百戶城鎮居民擁有汽車達21.5輛;
曾幾何時,“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是多少人向往的理想生活;如今,我國移動電話用戶已達12.3億戶,全球第一;使用互聯網人數達到6.18億人,普及率達到45.8%。
恩格爾系數的變化更具有說服力。“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由1956年的42.6%下降到2013年的35.0%,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由1954年的68.6%下降到2013年的37.7%。這意味著城鄉居民生活已告別溫飽不足,實現了總體上的小康。”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說。
從低水平保障到制度全覆蓋
日子越過越踏實
65年來,黨和政府將目光瞄準百姓生活的薄弱環節,織就社會保障安全網。住有所居、學有所教、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困有所助……百姓心里越來越踏實。
——筑“幸福巢”、圓“安居夢”。
“過去住礦區棚戶房,一下雨屋里就積水;棚改使我搬進了樓房,開心!”吉林通化市民董玉華去年喜遷新居。截至2013年底,全國累計用實物方式解決了3400萬戶城鎮家庭的住房困難。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從1978年的6.7平方米增加到了2012年的32.9平方米。
——老有所養,安逸度晚年。
2009年,新農保試點,數億農民開始享受普惠式的國家養老保障。到今年6月底,基本養老保險已實現制度全覆蓋,參保人數超過8億,1.32億城鄉老年居民按月領取到養老金。
——告別“小病拖、大病扛”,看病不再愁。
2003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開始在全國推開,至今已在2489個縣市區實施,參合率達99%。加上城鎮職工醫保和城鎮居民醫保,覆蓋總人數超過13億,實現了“全民醫保”。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2013年,全國普通本專科在校生2468萬人,比1978年增長27.8倍。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982年的5.3年提高到2013年的9.3年,中國實現了從文盲大國向人力資源大國的轉變。
“社會保障制度是社會進步和文明的重要標志。我國的社會保障正是以新中國的成立為起點,從無到有、從城鎮到農村、從職業人群到城鄉居民,一步步推開并不斷完善的。65年,我國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社保體系,這是了不起的成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表示。
從僵化封閉到活力四射
心勁兒越來越高
9月19日,來自中國的互聯網企業阿里巴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一舉成為世界第二大互聯網公司。
“感恩中國,感恩時代……讓我們的夢想得以實現。”阿里巴巴掌門人、15年前與朋友白手起家的馬云,感慨萬千。
新中國65年,是人民生活極大改善的65年,也是中國人面貌煥然一新、創新創造的源泉不斷噴涌的65年。要致富、要創業、要走上國際舞臺……無數夢想在放飛,無限活力在釋放。
改革激發活力。第一個實行包產到戶的小崗村,18位農民曾擔心有坐牢風險;如今,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到處涌現,億萬農民快步融入國家現代化進程。第一個個體工商戶章華妹,曾為賣點紐扣提心吊膽;如今,民營經濟已占據中國經濟版圖的半壁江山。敢闖敢試,今天的中國,百姓創業勁頭更足了。免征部分稅收、放寬準入門檻、簡化登記手續……十八大以來連續推出的改革措施帶動“草根”的創業熱情。今年上半年,全國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達593.95萬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5萬戶。
流動蘊含活力。打破“大鍋飯”“鐵飯碗”,曾經被固定在土地、車間、單位的人們,現在可以自由流動,自主擇業就業。告別僵化封閉,一個個追求美好生活的個體匯聚成推動社會變革的巨大力量。到2013年末,全國就業人數達76977萬人,比1952年末增長2.7倍。大量農村富余勞動力到城市打拼,2013年農民工總量達26894萬人,成為產業工人的主力軍。2014年7月,《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發布,戶籍藩籬逐步打破,越來越多的農民實現了城市夢。
2014,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新中國再一次站上新的起點,億萬中國人再一次開啟新的逐夢之旅。有夢想、有機會、能奮斗,中國人必將用雙手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