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如晦 香港何往?
2014-10-02 19:12:45??來源:澎湃 責任編輯:陳瑋 孫靖 |
分享到:
|
斯德哥爾摩綜合癥”,不僅不為殖民體制的崩潰而歡欣鼓舞,反而為異族統治的終結而傷心不已;不僅不為榮升一等公民而感謝“一國兩制”偉大創舉的出臺和踐行,反而對中央政府審慎安排特區選舉政治百般挑剔,還出現讓今人汗顏、令祖先蒙羞的奇談怪論,如“南京條約萬歲”、“中國人滾回中國”等等,甚至涌動著危險的“港獨”思潮和具體行動,展示分裂祖國的危險企圖。人們發現,一段時間來,香港部分人士陷入政治幼稚、偏執與狂熱,對任何事關香港的中央安排和全國人大司法解釋都以有色眼鏡視之,以陰暗用心度之,以惡毒言論污名之,甚至連愛國主義教育這樣的正當課程設置,都極力排斥,當作洪水猛獸,殊不知,愛國主義一如自由、民主、人道與寬容,早已是超越政治制度和社會形態的普世價值之一,無論是彭定康先生當年離開港督府時的黯然落淚,還是奧巴馬高揚的美國例外論都證明,再無情的政治家都不回避愛國主義這個高尚情懷,再沒心沒肺的人都無法磨滅祖國留下的種族印記和文化基因。因此,把特首“愛國愛港”的基本要求當作異端和罪過,除了自己甘心吃里扒外,移情別戀,還能說明什么呢? 一位叫做“小仙樂思”的網友很形象地剖析說,“為什么(部分)港人討厭大陸?因為大陸不僅不學英國人,還自己搞一套。比如英國給香港指派港督,大陸卻允許港人自己選特首;英國問香港收稅,而大陸卻一分錢稅都不要;駐港英軍需要港人養,而駐港部隊卻由大陸人養;英國有鞭刑喜歡抽香港人,回歸之前竟然取消了……”其實,米字旗降落的鏡頭并未模糊,末任港督依然活躍,香港的輿情卻出現如此巨大反復,除“一國兩制”和“港人治港”實施本身無法回避的正常磨合外,英國長期統治的末世情結,香港狹小地段的島國心態,以及部分人無法適應中華民族整體復興崛起的節奏和方式,都構成香港當下政治病的深層病灶,也必然在部分激進人士和激進行為中得到發作。 此外,如何全面、正確和嚴謹地理解主權、領土、“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也是不少香港同胞需要精心研讀文件和補課的內容。香港作為中國領土的組成部分,無論過去被迫割讓、租借,還是到期收回,它既屬于中國960萬平方公里不可分割的土地,也是屬于全體中國人民世代共有的無價資產,任何人或任何利益集團都無權私處,決定其前途和命運。中英有關香港前途的聯合聲明,是兩個主權國家和國際政治行為體達成的合法文件,也只有兩國的最高權力機構具有修改、廢止或解讀的權利,這是國際法則,也是世界公理,更是普世認知。香港與內地的不同制度,香港人對香港的治理,以及以此為基礎的高度自治,無不是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框架之下的設計與安排,是中央政府部分管轄權和治理權的階段讓渡,中央政府同樣有權依據相關法律進行調整、修改甚至廢止。 “占中”運動沖擊下的香港已危機重重,而其發起者、組織者和鼓動者不僅對香港所受傷害無動于衷,還變本加厲地宣稱將擴大和升級這一破壞香港穩定、繁榮與發展的街頭政治。退而言之,即便所有的“占中”運動者都是鐵心的街頭折騰者,他們也只不過是720多萬香港同胞的一個零頭,相比14億中國人,更可謂九牛一毛,滄海一粟,既沒有廣泛的代表性,更沒有合法的民意基礎。相反,無視憲法和基本法的權威,無視香港立法機構和民意代表的有效運轉,本質上已構成破壞民主與法制、危害公共安全、損害國家和香港利益的不智之舉,其主要肇事者必須為此承擔法律責任。 中華崛起,民族復興,國家統一,是歷史發展的趨勢和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全世界華人共同的夢想;“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是推動香港良性發展、實現人民共同福祉的戰略選擇,也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更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前進方向,因此,個別乃至少數人的綁架和阻撓,不會得逞,也不可能得逞。無論多大的風雨,無論多大的磨難,雨過天晴的香港一定會更加美好。(馬曉霖/博聯社總裁) |
相關閱讀:
- [ 10-02]王毅:中方反對任何外部勢力干涉香港事務
- [ 10-02]田炳信:香港“占領中環”目擊記
- [ 10-02]香港舉行升旗儀式慶祝新中國65周年華誕
- [ 10-01]陳佐洱談香港政改:這場較量意義不亞于1997年回歸
- [ 10-01]英媒:中國大陸是香港的未來而非敵人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