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多地發生餐飲企業向地方政府討要吃喝白條欠賬的事件:9月,河南省新鄉市東方賓館掛起條幅,老板向古固寨鎮政府討要吃喝欠賬;6月,北京延慶一鄉村飯館老板馬先生拿著白條,將北京延慶縣一村委會告上法庭……記者了解到,在反腐高壓下,多地現吃喝白條“追債潮”。而該由誰來為這些多年積累、數額不小的欠賬買單,則成了一個難題。 曾經 政府“吃喝潮”兇猛 長期以來,一些地方政府部門公款吃喝現象嚴重。不少鄉鎮干部抱怨:上級來檢查要吃、同級來調研要吃、開會要吃、辦活動更要吃,一周七天,幾乎每天都要陪同吃喝,有時一頓飯還要趕兩三個場子。 “鎮村是吃喝白條多發區域。我們縣里幾乎每個鄉鎮都積壓著一大堆白條,總額加起來估計有三四百萬元。”陜西一位擔任過鄉鎮領導的副縣長說。 大量的政府接待,讓一些餐廳酒樓“火”了起來。一位在河南南部鄉鎮開餐館20多年的老板對記者說,其飯店2009年的營業額大約30萬元,其中政府接待就占到19萬元。“店里的大包間永遠都留著,鎮長、書記幾乎天天都得來,廚師對他們的口味都了如指掌”。 當下 白條“追債潮”涌起 公務接待多了,“先簽單后結賬”的現象隨之出現。然而,隨著公款大吃大喝歪風得到有效遏制,一些餐飲企業生意下滑,甚至面臨倒閉。于是,餐館和政府原本“默契”的關系被打破,討要政府吃喝白條債的事件接連出現。 甘肅省和政縣26個部門過去14年間拖欠一家飯店70萬元。今年5月,該飯店通過網絡曝光的辦法討債;湖北省陽新縣金三湖賓館5年間被10多個政府單位打白條吃垮,店主被迫求助媒體“討債”。 河南省某鎮一家飯店老板王全說,有一個村干部在我的飯店累計吃喝一萬多元,“這些人,現在很多一屁股外債,都是原來吃喝打白條留下的。去年過年前,我去找他要錢,他說窮得連過年的錢都沒有。60多歲的人一下就給我跪下了。我一看這樣,一萬多元錢也不要了。”王全說。 專家支招 嚴格預算管理 明確招待費指標 1998年開始執行的《行政事業單位業務招待費列支管理規定》中明確規定,地方各級行政事業單位業務招待費的開支標準,不得超過當年單位預算中“公務費”的2%。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認為,白條很多是繞過這個2%,是典型的寅吃卯糧。面對目前一些基層政府存在的吃喝舊賬,經裁定該由財政支付的部分,應在合理制定下一年預算時有所考慮。而要徹底剎住白條吃喝,必須嚴格預算管理,明確招待費指標,并嚴格遵照執行,杜絕超支行為。 新聞縱深 欠債還款4大亂象 記者了解到,由于欠賬數量較多、成因復雜,許多地方政府盡管表示積極處理吃喝舊賬,但還款面臨諸多問題。 輾轉多時成“無頭”賬。 中部某省一位鄉鎮干部表示,八項規定出臺之前,沒有具體的公務接待標準,鄉鎮也沒有經費用于接待,所以往往暫時簽單,后期再通過其他渠道償還一些欠款。但是,由于領導換屆、鄉鎮撤并等原因,有些欠賬就成了“無頭賬”。 “公了”還是“私了”。 在一些已經償還吃喝白條欠款的地方,地方政府一般將欠款分解成單位欠賬和干部個人欠賬兩部分。其中,一些只有干部個人簽名且無法確認為公務接待的吃喝白條,由個人償還。但對此,一些干部并不認同。 “借新還舊”怪圈。 金三湖賓館總計44.2萬元的欠款中,應由12家村集體和4家鎮直單位歸還的有22.5萬元,目前只還了10.5萬元。當地一些村集體由于缺少經濟收入,還款只好舉新債。 還款來源不清。 河南襄城縣王洛鎮政府向當地一家豬蹄店打了70萬元白條,事發后王洛鎮歸還了全部欠款。當地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欠款是由鎮財政支付的。但70萬元的吃喝欠款,是否應全部由財政埋單,鎮財政又是如何籌得這筆資金,卻未有明確回應。 (新華社) 餐館討債各出奇招 甘肅省和政縣26個部門拖欠一家飯店70萬元。該飯店通過網絡曝光的辦法討債 湖北省陽新縣金三湖賓館被10多個政府單位打白條吃垮,店主求助媒體“討債” 河南新鄉市東方賓館目前員工已經發不出工資,用掛條幅的形式討飯錢 |
相關閱讀:
- [ 09-26]國慶長假第2天是重陽 調查稱9成大學生忽略
- [ 09-23]全臺唯一紅白條紋“高美燈塔” 27日重新開放參觀
- [ 09-20]河南一賓館不堪政府白條 懸掛條幅討賬
- [ 09-11]官字號“白條”暴露諸多問題
- [ 08-21]鄉鎮“白條”是在透支政府公信力
- [ 08-19]請堵上178張白條吃出的“跑冒滴漏”
- [ 08-18]干部吃喝打白條 舊聞豈能再“重播”
- [ 08-11]陶喆與小女友月底大婚 蜜月先“打白條”(圖)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