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美大使:中國發展絕不意味著去搶奪別人的蛋糕
2014-10-03 10:02:03? ?來源:國際在線 責任編輯:林錦 |
分享到:
|
國慶65周年前夕,9月30日,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在美主流媒體《外交政策》雜志網站發表題為《值得慶祝的時刻》的署名文章。 崔天凱說,今年是中美建交35周年。35年來,盡管歷經風雨,中美關系總體向前發展,兩國利益融合不斷加深。更重要的是,中美之間的合作不僅造福兩國人民,也有利于亞太乃至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繁榮。 10月1日,我們將迎來中國國慶65周年。這一時刻,我們有許多事情值得慶祝。過去30多年里,中國已經從一個封閉孤立的國家變成令全球矚目的世界經濟引擎。 中國的成功在于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貿易國。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深度融合。中國的就業、投資、貿易和資源都同世界其他地區息息相關。毫無疑問,和平的環境對于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中國的發展絕不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 中國的發展也是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政府已帶領6億多中國人擺脫了貧困,中國人均壽命也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的35歲提高到今天的76歲。這本身就是中國對人類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 他指出,歷史已經證明,中美合則兩利,斗則俱傷。在去年加州會晤中,習近平主席和奧巴馬總統就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達成重要共識。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在應對一系列全球性問題和挑戰方面均發揮了積極建設性作用。目前,中國已成為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部隊人數最多的國家。 在應對全球性突發事件中,中國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負責任大國作用,這正好體現在當前中國援助非洲國家抗擊埃博拉疫情方面。8月,中國向利比里亞、塞拉利昂和幾內亞等疫情嚴重的國家提供了包括醫療用品在內的價值490萬美元的緊急人道主義物資援助,并先后派出3支由中國防疫和公共衛生專家組成的醫療隊參與疫情防控工作。最近,中國政府決定再次向上述國家提供金額為3254萬美元緊急現匯、糧食和物資援助,向世界衛生組織和非盟各提供200萬美元現匯援助。 中美關系的發展不僅涉及經濟、貿易和安全領域,也突出體現在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上。中國工業的快速增長造成了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中國必須下大力氣治理環境空氣污染,與國際社會一道共同守護人類共有的地球家園。我們制定了到2020年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標,目前正朝這個目標邁進。根據最新數據,2013年與2005年相比,中國碳排放強度下降28.56%,相當于少排放二氧化碳25億噸。今年上半年,中國碳排放強度下降5%左右,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2%。 中國正在與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其他各國就應對氣候變化加強合作。中方愿與美方繼續共同努力,將應對氣候變化打造成為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一大亮點。在不久前結束的聯合國氣候峰會上,我們宣布將盡快提出2020年后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目標,并為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提供進一步資金支持。“開弓沒有回頭箭”。我們將繼續堅定致力于維護良好的生態環境,堅決向污染宣戰,履行相應的國際義務。中國堅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決心不會動搖。 崔大使強調,中國的發展目標是建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所謂“中國崛起”,是指中國要超越自己,而不是去壓倒別人。中國的發展絕不意味著我們會去搶奪屬于別人的蛋糕,而是要努力把蛋糕做大,從而使所有人都能獲得更大的份額。 《外交政策》是美國格雷厄姆公司(原華盛頓郵報公司)旗下關于美外交政策和國際事務的雙月刊雜志,由美著名國際政治理論家亨廷頓等于1970年創辦,主要面向政商界決策者以及研究國際事務的專家學者等,目前出版美國、歐洲、非洲、中東、亞洲、拉美等6個版本,每期發行量10萬冊左右,其網站月均訪問量逾350萬人次,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時事刊物之一。 |
相關閱讀:
- [ 09-28]美駐日大使訪問山形縣 觀看江戶時代文化祭(圖)
- [ 08-27]紀念梅蘭芳“雙甲之約”巡演將登陸華盛頓
- [ 04-27]中國駐美大使:美國應該三思對日政策
- [ 03-06]政協委員反問外國記者 駁“中國威脅論”
- [ 03-04]普京稱召回駐美大使是最后選擇 不承認烏克蘭大選結果
- [ 03-03]俄羅斯上議院提請普京召回駐美大使
- [ 03-02]俄上院吁普京召回駐美大使 以回應奧巴馬言論
- [ 01-11]中國駐美大使美媒撰文 呼吁日本放棄軍國主義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