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華盛頓10月2日電(記者林小春)一個國際研究小組2日說,如今在全世界流行的艾滋病病毒“幾乎可以肯定”起源于大約100年前的中非最大城市、而今剛果(金)的首都金沙薩。 自從艾滋病作為一種傳染病出現以來,全世界共有7500萬人感染。人們早已知道,艾滋病病毒最初來自非洲中西部的靈長類動物,但具體起源地和傳播途徑仍存在爭議。 為了幫助闡釋艾滋病傳播的早期歷史,歐美多個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美國一個艾滋病病毒基因序列數據庫的數據,重建艾滋病病毒-1型M組的遺傳歷史。艾滋病病毒分為1型和2型,1型又分為M組、O組和N組,其中僅1型M組呈全球性流行,約90%的艾滋病病例都是感染這種病毒。 研究人員在美國《科學》雜志上報告說,艾滋病病毒-1型M組的共同祖先最早出現于1920年左右的金沙薩,那個時候剛果(金)叫做扎伊爾,是比利時的殖民地,金沙薩則叫做利奧波德維爾。 艾滋病病毒從黑猩猩、大猩猩或猴子身上傳播到人類身上至少有13次,但只有艾滋病病毒-1型M組引起流行并最終傳到全世界。之所以如此,是因為1型M組出現在“正確的時間和正確的地點”。 負責研究的牛津大學教授奧利弗·派伯斯說,1920年至1960年間,一場“完美風暴”促成艾滋病病毒-1型M組在當時的剛果(金)流行,相關因素包括城市人口增長、繁忙的運輸網絡、性交易增加以及未經消毒的注射行為等,其中最關鍵的是鐵路系統。該國殖民時期的記錄表明,上世紀40年代末期,每年超過100萬人途經當時中非最大的城市金沙薩乘火車出行。 研究表明,艾滋病病毒-1型M組隨運輸網絡從金沙薩傳至剛果(金)最南部和最北部的城市,那里連接南部非洲和東部非洲,成為最早的次級傳播中心。1960年剛果(金)獨立前后,艾滋病病毒進入更大規模人群傳播,最終傳遍全世界。1981年,美國首次確認艾滋病病毒。 派伯斯說:“這種病毒最初從動物傳給人后,它擴散成為流行病只有一個很小的‘窗口’。到了上世紀60年代,曾經促使這種病毒傳播到更大范圍的運輸系統,包括鐵路在內開始衰落,但此時艾滋病流行的種子已經在非洲撒下。” |
相關閱讀:
- [ 09-28]聯合國善用明星效應 吸引人們對全球事務注意力
- [ 08-27]美媒:美援枯竭 南非抗擊艾滋病或功虧一簣
- [ 08-19]菲律賓艾滋病毒感染人數年底將達3.2萬
- [ 07-23]澳大利亞研發新款藥物避孕套 可防性病艾滋病
- [ 07-21]韓國研究艾滋病病毒新發現 艾滋病研究或有突破
- [ 07-19]聯合國機構:馬航失事造成抗艾領域巨大損失
- [ 07-18]MH17乘客約百人為艾滋病專家
- [ 07-18]澳媒:MH17約百名乘客原擬赴澳 參加艾滋病大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