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含嘉倉160號倉窖遺址 隋唐洛陽城的皇家糧倉,現存最為完整的倉窖遺址,證實了隋唐大運河漕運與朝廷供給的關聯。 02 回洛倉遺址 具有完整的倉城格局和眾多倉窖遺址,反映了隋代漕運的規模與國家直屬倉儲設施建設情況。 03 通濟渠鄭州段 其遺存解釋了早期運河的形態、規模以及通濟渠與作為水源河道的黃河的關系。 04 通濟渠商丘南關段 展現了唐宋時期通濟渠夯土駁岸的形制與工藝以及通濟渠巨大的河道規模。 05 通濟渠商丘夏邑段 展現了隋唐宋時期通濟渠河道巨大的規模尺度、形制與工藝。 06 柳孜運河遺址 出土船只直接見證了運河漕運的事實,展現了隋唐宋時期河道高超的石構水工技術。 07 通濟渠泗縣段 反映了通濟渠河道夯土駁岸的形制與工藝以及河道的線路與走向。 衛河(永濟渠) 開鑿時間較早、具有關鍵性的軍事戰略意義的重要河段 08 衛河(永濟渠)滑縣??h段 是衛河(永濟渠)目前保留的最為典型的一段運河故道。 09 黎陽倉遺址 是大運河沿線的大型轉運漕倉之一,體現了隋至宋,由倉至庫的形制變化。 淮揚運河 體現了受到運河影響的時空范圍內大規模河湖變遷和運河逐漸人工化過程的河段 10 清口樞紐 大運河上最具科技價值的節點之一,持續維護運行了4個多世紀。 11 總督漕運公署遺址 現存最重要的漕運管理機構遺址。 12 淮揚運河揚州段 見證了大運河沿線的河湖水系變遷以及運河初期借湖行運,后期與自然水系逐漸脫離的過程。 江南運河 體現了特定自然環境條件下線路規劃的合理性,表現了中國古代高超的水工設計、施工、管理技術成就 13 江南運河常州城區段 反映了城市與運河相伴相生的特點。 14 江南運河無錫城區段 是南方城區段運河的典型段落。 15 江南運河蘇州段 是延續使用時間最長的大運河段落之一,也是當前大運河運輸最繁忙的黃金水道。 16 江南運河嘉興—杭州段 展現了杭嘉湖平原的大運河自春秋(前6世紀)至現代的完整演進歷程。 |
相關閱讀:
- [ 08-21]浙江金華12歲男孩隨父親騎行至京 16天騎1800公里
- [ 08-17]無錫文管專家:大運河無錫段歷史至少比邗溝早1年
- [ 08-16]網媒記者走進"世遺"大運河無錫段 體驗水鄉風韻
- [ 08-15]揚州高郵申遺專家"備課"運河故道保護"新課題"
- [ 08-15]運河"節點城市"的"冷思考":讓遺產"活起來"
- [ 08-14]京杭大運河中矗立古剎鎮國寺 有南方大雁塔之稱
- [ 08-13]京杭大運河蘇州段運輸船沉沒 造成濃硫酸泄漏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