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8日電 (生活頻道劉旭輝)國慶七天長假即將結束,面對馬上到來的10月份第一個工作日,很多人并沒有如想象那樣,經過七天的休息神清氣爽,反而身體困倦、乏力、打不起精神、做事無法集中精力,心理上也出現了焦躁、煩悶的癥狀,無法進入工作狀態。就像以往的假期一樣,“節后綜合征”如期來臨。 身心俱疲,各種“節日病”長假后來襲 在北京某公司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的楊先生表示,自己平時工作非常忙,希望利用國慶假期好好放松一下,于是趁著假期帶女朋友回了老家。不料,6號回到北京后卻身心疲憊,比出趟差還要累。楊先生說:“回來這兩天一想到上班就煩,不知道要做什么,又感覺有很多事情要做,假期還沒結束的時候,就在想下一個長假是什么時候。在老家應酬挺多,這幾天感覺比上班還累。” 除了精神和心理上的不適之外,一些人由于節日里親朋好友聚會、暴飲暴食、大量飲酒、作息不規律等,出現了消化不良、腹痛腹瀉、便秘、失眠多夢、疲勞等癥狀。 外出旅行、游玩、探親的人體力透支,感覺十分勞累,窩在家中的人也出現各種問題。一部分人長假期間宅在室內,沉迷于網絡,長時間盯著電腦、手機屏幕,造成了眼睛干澀、疲勞、懼光、流淚等不舒服的反應。據浙江在線10月6日報道,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眼科門診量平常只有1500人左右,10月6日截止到下午5點,眼科門診接待量已超過2800人。 專家建議:飲食、作息和心理調節可緩解節后綜合癥 針對“節后綜合癥”的常見表現,有著20余年從醫經歷的北京某中醫館主任醫師吳國嶺建議,可以從飲食、作息和心理調整三個方面入手,逐步擺脫節后不適癥狀,慢慢進入正常的工作狀態。 首先是清淡飲食。節日期間人們免不了大吃大喝,過多食用高熱量、高脂肪類的食物,給脾胃增加了沉重的負擔。吳國嶺表示,節后幾天要保持清淡的飲食,多吃綠葉類蔬菜和高纖維食物,多吃些新鮮的水果,補充維生素C的含量。“從中醫的角度來講,減輕脾胃負擔,可以使上焦火下行、大便通暢,達到身體的平和狀態。” 其次是恢復規律的作息,起居有時、早睡早起,避免過多熬夜。吳國嶺說:“放假期間我一直在上班,很多本地的市民和外地的游客,均出現了健康問題,究其原因就是作息不規律引起的。我看完病后一般囑咐患者,這幾天要保持平時的作息,盡量少熬夜,把耗傷的氣血、精力補回來,才能盡快恢復疲憊的身軀。” 第三是心理調節。針對長假過后神情焦慮、煩躁、無精打采等情況,吳國嶺建議要靜下心來,回顧一下假期前的工作和生活安排,以便逐步進入狀態,接觸焦慮情緒。 自我調整是關鍵 四招遠離節后綜合癥 有網友感慨,“世界上最短暫的距離,莫過于從假期開始到結束”。也有網友把“節后綜合癥”概括為起床綜合癥、上班恐懼癥和靈魂放空癥。為了緩解節后一系列不適癥狀,白領一族也想出了各自的辦法。 上文的楊先生對中新網生活頻道表示:“長假后上班的第一天很重要,我刻意給這一天制定了很詳細的工作日程,例如把以前沒有處理完的事情、這一天必須做的事情列出來,給自己施加一定的壓力。剛開始先把節奏放慢一點,以免手忙腳亂,影響了整個工作狀態。” 中新網生活頻道經過梳理,總結了幾條應對“節后綜合癥”的方法,供網友們參考。 1.尊重身心規律,給自己適應的時間 假期和非假期,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心理狀態和生活狀態,國慶長假,我們的身心保持著“娛樂、松馳、非理性”的舒適狀態,假期一結束,意味著開始一種“條理、緊張、挑戰、理性”的工作或學習狀態。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理智層面的假期結束了,但潛意識層面的假期還沒有結束,所以,出現節后綜合是一種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反應。不要過度為難自己,給自己一點時間,自然可以進入到平時的工作狀態。 2.適當運動,有助于調整精神狀態 假日期間,運動減少,會讓人變得“懶懶的”,長假后,可以進行運動量相對大的運動,比如快跑、游泳,可以幫助身體消耗一些能量,重新獲得元氣。像慢跑、散步、跳舞等活動,也能起到振奮精神的功效。對于愛美女性來說,適當運動還可以解決“每逢佳節胖三斤”的難題,更有助于帶來好心情。 3.向親人、好友等傾訴焦慮、緊張和懼怕的情緒 不想上班、想到要上班就害怕、緊張、煩躁,是節后綜合癥的重要表現之一。不妨選擇靠得住的閨蜜、好友等,向他們說出自己的不安情緒,或許對緩解這些不良狀態很有幫助。一方面,我們在訴說的過程中,能夠得到一定的鼓勵和安慰,獲得滿滿的正能量;另一方面,表達的過程,也是對自己的心理狀態進行梳理的過程,當我們說出自己的感覺事,或許會發現,原來自己擔心的事情根本沒那么可怕。 4.用美食安慰疲憊的身體和心靈 許多人都認為經過節日的大魚大肉,假后應該吃的清淡些,好讓機體充分休息,也讓腸胃適應正常的飲食習慣。當然,這種做法是正確的,不過節假日各種饕餮盛宴吃的不亦樂乎,突然只能吃青菜豆腐,如此嚴重的差別不免讓人失落。其實,美食與健康并不矛盾,魚肉、豬肉等可采取清蒸、清燉等少油的烹飪方法,既符合低脂、清淡的原則,又能補充身體所需物質,還解了一把饞癮。(中新網生活頻道) |
相關閱讀:
- [ 10-08]國慶7天長假廈門發生火災79起 搶險救援54起
- [ 10-08]國慶放假反四風不打烊 部分景區負責人關機躲人情票
- [ 10-08]國慶黃金周鐵路迎送旅客近百萬 以旅游探親流為主
- [ 10-08]國慶期間廈門共接警43738個 全市盜竊案件多發
- [ 10-08]國慶期間2.5萬人涌進第一醫院 游客急性胃腸炎多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