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李姿閱 和以往一樣,今年的黃金周又是一個出游高峰。國家旅游局數據顯示,10月1日至7日,全國納入監測的124個直報景區共接待游客3169.2萬人次,同比增長3.8%。和以往不同,今年游客出游更加理性,紛紛選擇錯峰出游、到新型景區休閑等方式,讓旅途少了一份鬧心,多了一份舒心。 錯峰出發,不“湊熱鬧” “提前兩天出發,一點也不擠,玩得非常開心。”今年國慶節,北京朝陽區居民王琳琳提前策劃了一場旅游。為了避免可能出現的出游高峰,她和同伴9月27日出發,10月3日返回北京,路上、景點客流都不多,“有些景點人數寥寥,感覺像是包場,非常舒服。” 以前黃金周,道路、景區人滿為患,不少游客抱怨:黃金周簡直堵成“一鍋粥”。相比往年,今年國慶期間,游客想出不少妙招應對擁堵,錯峰出行就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國家旅游局7日發布的旅游市場信息顯示,從“十一”黃金周7天的市場表現和監測數據來看,游客選擇出行時間、目的地更加理性。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許多家庭選擇城市周邊游,出行時間多為假期中段,避開了高速公路出行高峰。 緩解擁堵,景區也都在采取更加有效的道路管理方式。九寨溝、黃山、峨眉山等傳統熱門景點通過推出分時段進入、車輛限行、景點志愿者引導等多種方式分流,有效避免了擁堵。 日益豐富的旅游產品,為游客的多元化選擇提供了條件,很多游客選擇不在“十一”期間到傳統熱門景區“湊熱鬧”,而是瞄準了更加個性化的新型旅游產品。度假旅游、鄉村旅游等產品逐步完善,旅游節慶活動豐富多彩,為游客出行提供了更多選擇。 第十六屆北京國際旅游節打出生態旅游牌,在6個區縣分不同主題開展活動;上海南翔小籠文化周開幕,改變了非遺項目靜態陳列模式,增強了體驗性、互動性;浙江的鄉村旅游受到游客青睞,湖州的德清、安吉,麗水的遂昌,杭州的余杭等地都出現一房難求的局面;大連市推出了“海島觀光+體驗漁家風味+吃住漁家”的二日、三日主打旅游產品。 “以前說到旅游,大多是到一些傳統的景區游山玩水。現在完全不一樣了,游客有了更多的選擇。”上海市楊浦區居民郝麗麗說,利用“十一”長假,自駕到上海周邊的古鎮、農家樂,感受農家文化,體驗鄉村慢生活,也是一種不錯的休閑方式。 高鐵輪船,出游多元 近幾年,自駕游快速發展,自駕出游成為“十一”期間的主力軍。國家旅游局旅游市場信息顯示,長假的第二、三天,廣西陽朔迎來自駕游的高峰,至4日達到高位;四川九寨溝長假期間共接待自助、自駕游客近11萬人次,占旅游接待人數的65%以上。 然而,自駕游的高峰也帶來各地不同程度的擁堵。為了讓出游更加順利,今年“十一”期間,不少游客也嘗試了更多的出行方式。 高鐵游成為人們主要出游方式。福建與珠三角、長三角經濟區、中部城市群以及京津冀等中遠程旅游市場通過高鐵加速融合,形成了三大“高鐵旅游圈”。 水上旅游線路受到游客高度關注。三峽旅游人數同比增長接近100%;國際郵輪出行航期次數不斷增加,出行游客同比去年增長50%以上。 隨著給予我國游客免簽和落地簽資格國家和地區的增多,游客出境旅游更加便利。“十一”假期作為傳統的旅游旺季,出境游客量持續增長。數據顯示,港澳臺地區和東南亞國家仍是游客最喜愛的旅游目的地。韓國、泰國、日本是接待中國游客最多的國家。超過半數旅游者選擇自由行方式出行,國外的休閑型海島成為市場熱點。濟州島、普吉島、巴厘島為最受歡迎的海島。 據臺旅會通報,1—6日大陸游客團體游入境2.67萬人次,同比增長50.28%。赴臺自由行游客10月1日突破1.4萬人,同比增長55%,創下當日最高紀錄。 欣賞美景,留下文明 亂丟垃圾、隨地吐痰、大聲喧嘩……旅途中的這些不文明行為,給別人帶來困擾的同時,也不利于自己更好地欣賞當地美景、感受當地文化。 隨著文明旅游宣傳的持續深入、法律制度的有效規范、旅游企業的積極引導、媒體社會的共同監督以及游客素質的不斷提高,今年“十一”假期,文明旅游的理念初步形成。 北京市組織16區縣、3000多名文明引導員開展了假日文明引導志愿服務活動。云南省各級旅游部門采取了“行前說明、行中引導、重要環節及時提醒”等措施,加強文明旅游宣傳引導,倡導游客追求旅游品質、爭做文明使者。 武漢市旅游局和武漢晚報共同發起成立了一家“文明旅游銀行”,游客參加“銀行”成員組織的文明旅游團,全程文明旅游就能獲得積分和免費旅游名額等優惠,甚至可成為“武漢文明旅游形象大使”。 成都市旅游局在全市開展“文明與旅游同行”的主題活動,提醒游客安全出行、文明旅游,并合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黃山風景區從“做文明開車人、做文明行路人、做文明乘車人、做文明旅游人、做文明倡導人”五個方面入手,共創文明和諧有序的出行環境。與此相應的,游客文明出游意識普遍提高,不文明旅游行為有所減少。 10月1日,北京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后垃圾清運量比去年同期減少近三成;上海外灘游客文明有序旅游,垃圾明顯減少;在各地景區,亂刻亂畫的現象也已經少了很多。 在海外,國人整體素質較以前有了一定程度提高,中國游客能夠基本遵守國際文明準則,自覺學習和尊重當地的民風民俗,注意行為規范,改善了中國游客的國際形象。 |
相關閱讀:
- [ 10-08]我縣部署土樓景區國慶旅游工作
- [ 10-08]大雁塔“照相門”是景區宰客的縮影
- [ 10-08]國慶七天長假 福州景區再現各類“不文明”現象
- [ 10-08]國慶七天長假 福州景區再現各類“不文明”現象
- [ 10-08]黃金周全國景區門票收入同比下降 名景區退熱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