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后美國時代”世界新秩序將以亞洲為中心
2014-10-09 10:37:05??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晨 陳瑜輝 |
分享到:
|
中東和烏克蘭危機占據了媒體頭條,但這僅是一個更加巨大的全球運動的一部分:后美國時代的世界新秩序已經誕生,它以亞洲為中心,中國—俄羅斯—印度的三角聯盟為基礎,建立在中心—周邊關系基礎上的舊秩序正在讓位于各種新的國際關系。 西方強國在未經任何批準的情況下就將炸彈扔向了敘利亞。印度不僅拒絕指責俄羅斯吞并克里米亞,而且也對北京在解決南中國海領土爭端問題上的做法表示了“信任”。 如同萬隆又吹來了一股新風,全球都沐浴在新鮮的空氣當中。莫迪總理指出:“如果仔細回望過去的500年到1000年,就會看出中國和印度在以相同的速度發展。現在的時代屬于亞洲。” 政治:上合組織吸引印度 9月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上合組織)領導人峰會上,印度申請加入該組織,此前它一直是觀察員國。 上合組織的建立初衷是確保地區安全和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等“三股勢力”。 上合組織的存在對日漸喪失地區影響力的美國而言是一大挑戰。包括《華盛頓郵報》在內的各大媒體分析指出,俄羅斯—中國聯盟的日漸強大恰逢美國在地緣政治和地緣能源領域走下坡路之時,令華盛頓深感憂慮。 然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對印度的訪問是在制定世界新秩序過程中邁出的決定性一步。兩國之間簽署了12項協議,涵蓋了從投資、貿易到核能合作等多個領域。 印度與中國結成聯盟凝聚而成的強大力量,對所謂的意識形態結盟構成了挑戰,這股力量以面臨各種問題的大國的地緣政治需要為基礎。莫迪對世界體系進入歷史性轉型期表現出深深的理解,尤其是亞洲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經濟:一路一帶助推西進 新的絲綢之路旨在成為全球最大的貿易通道,鐵路運輸把原來的5周運輸時間縮短至僅僅15天。預計中國將因此成為德國的首要貿易伙伴,這將意味著重要的地緣政治變化。 海上絲綢之路也在籌劃當中,這條通道將跨越印度洋和絲綢之路經濟帶。從某種意義上說,海上絲綢之路將重振已有的“珍珠鏈”,即中國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建立的由幾大港口構成的確保對歐洲貿易的海上設施網絡。 此外,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立也是為了對沖美國提出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TPP)。該協定把中國排除在外。華盛頓的戰略是孤立中國,在其周邊挑起沖突,以便對中國周邊海域實施軍事化,從而對中國形成貿易、政治和軍事上的多重包圍。 這就是中國與俄羅斯簽訂能源協議的原因,惟有如此中國才可能確保能源的安全供給。這也是建立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的原因。因為中國80%的進口石油都要通過馬六甲海峽,但這條通道很容易因戰爭而被阻塞。 為此,中國將逐步在斯里蘭卡、孟加拉國和緬甸建立港口網絡。 軍事:中俄加強伙伴關系 顯然大國之間的戰爭已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每個國家都找到了與之相配合的伙伴。中國和伊朗在波斯灣舉行了首次聯合海上演習。 雖然美國的國防開支仍是世界第一位,但隨著其競爭對手們的開支不斷增長,它的預算正在下降。 據報道,五角大樓龐大的軍費開支主要用于維護其昂貴的11艘航空母艦、老一代系統的升級換代和已然失敗的F-35戰機項目。而中國和俄羅斯的軍費都投資到建立現代的核動力潛艇和網絡戰爭上。中國反艦武器的花銷比一艘航母低廉得多,但卻可以擊沉航母或使之失效。 美國:制造混亂延緩衰敗 相對于思路更加清晰的競爭對手們,白宮的外交政策是錯誤的。原美聯社記者羅伯特·帕里分析了美國新保守派們是如何設法阻撓奧巴馬總統的“現實戰略”———主要就是通過與普京合作解決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亂局。新保守派仍在押注巴沙爾·阿薩德政權的倒臺,而且傾向于像對待利比亞一樣制造各種混亂局面。 分析家們都認為,制造危機是超級大國知道的最好辦法,而且可能也是它遏制衰敗的唯一途徑。 烏克蘭危機旨在在歐洲孤立俄羅斯,打擊“伊斯蘭國”尋求的是把它越來越推向北方。這兩種做法都是針對絲綢之路———世界新秩序的主梁之一。 |
相關閱讀:
- [ 09-17]聯合國大會開幕 朝媒呼吁安理會保持客觀公正
- [ 06-30]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仍有強大生命力
- [ 06-23]“狗肉之爭”:何不以文明的方式?
- [ 04-22]俄羅斯駐華大使:中俄關系不受世界局勢左右
- [ 03-27]俄高官稱重審“美國統治”世界秩序不可回避
- [ 03-25]俄媒:克里米亞挑戰美主導世界秩序 將世界帶入新現實
- [ 03-11]馬航事件強烈震撼世界說明了什么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