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9日電 (記者董冠洋)9日清晨,北京的大街小巷繼續隱沒于昏黃霧霾,人們關于秋高氣爽的記憶正被灰霾撲面壓倒。剛剛進入10月,中國中東部再度開啟“霧霾模式”,而隨后的秋冬數月,中國還將面臨秸稈焚燒、燃煤采暖、春節爆竹“三道坎”的考驗。 “北國風光,千里云煙,萬里霾飄,望京津一線,迷霧茫茫,晉冀魯豫,塵土昭昭”,2013年以來,霧霾已從新詞熱詞變為民眾“見怪不怪”的無奈。今年的“霧霾季”如約而至,10月8日起,中國中東部被霧霾籠罩,遼寧、北京、天津、陜西、河南向南至華南的大部地區普遍出現霧霾,多地發布霾預警,北京更是預警信號跳級直接發布下半年首個重污染黃色預警。 針對此次重污染天氣,河北多地啟動機動車尾號限行。特別是與北京緊鄰的河北廊坊,臨時實施交通管控和尾號限行措施,引起“廊坊為緩解北京霧霾臨時限行”的調侃和辟謠。 本輪霧霾來襲首日是個特別的日子。10月8日晚是三年來中國唯一可觀測月全食之夜,不過許多身處霧霾地區的天文愛好者“紅月亮”之夜被強行減半。當晚,本應18時夜色降臨就開始上演的月全食遲遲不見,直至20時月亮升高霧霾略散,半個“紅月亮”才顯露芳蹤。 勉強實現“紅月亮”心愿的人們一夜醒來后發現,霧霾仍未消散。記者9日查閱中國環保部最新發布的全國PM2.5(細顆粒物)實時數據圖發現,京津冀延伸至陜西、河南一帶仍陷“重災區”,上午10時密布重度和嚴重污染的紫褐色標識,其中北京海淀區萬柳的實時PM2.5濃度已“爆表”達每立方米366微克;湖北、四川、廣西間的廣袤腹地普遍呈輕度至中度污染。 中國為何“一夜入霾”?官方披露,工業排放、燃煤供暖、秸稈燃燒、建筑粉塵、機動車排放、“中國式”油煙烹飪都在污染源之列。 在入秋后首輪重霾中,秸稈焚燒無疑扮演“厲害角色”。環保部衛星遙感監測顯示,目前中國各地已陸續進入秋季秸稈焚燒高峰期。中國氣象局亦發布,河南北部和中東部有較多位于農田的火點信息,判斷為秸稈焚燒,火點上空可見明顯煙霧,導致霾天氣加重。 “這種長時間持續的霧霾未來常態化是有可能的”,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躍思對中新社記者分析,中國北方地區的大氣環流趨勢顯示,促進擴散的冬季西北風減弱,隨著污染物排放累積,與氣象條件臨界點重合時霧霾爆發。 進入秋冬季節,中國北方燃煤供暖將全面鋪開,而春節燃放煙花爆竹的傳統習俗也將考驗中國的治霾力度和成效。2013年9月,中國國務院印發大氣污染防治“國十條”,提出治霾“時間表”——到2017年,中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今年1月,全國31個省份立“軍令狀”治霾;重罰違法排放、數十億元人民幣財政資金投入、淘汰過剩產能、優化能源結構、推廣新能源汽車加速鋪開。 治霾舉措見效需要定力和耐心,人們開始習慣自行防護。9日的北京街頭,帶著口罩的行人明顯增多;記者查閱中國最大電子商務平臺之一的淘寶網發現,最近7天“口罩PM2.5”的搜索指數比上月大增88.8%,購買者集中在京津冀至長三角地區;全網與“口罩”相關的商品多達14.53萬件,即便如此,多家網店店主仍告訴記者,多數產品迎來旺季,特別是標記有“3M”字樣的防霧霾專用口罩發貨難度只升不降,欲訂從速。 據中國氣象局預計,8日夜起一股冷空氣將自西向東影響中國北方地區,11日起霧霾漸散?!爸苣├淇諝饩艜刖饲昂粲醮蠹覝p少外出活動吧,不要用繩命(生命)去拼”,北京市民林曉宇在微博上提醒朋友。(完)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