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共同體”外交理念:中國思路促國際合作
2014-10-13 15:12:29?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著眼亞非拉地區:與發展中國家命運相連 其實,不僅在周邊地區,習近平的“命運共同體”理念還有著更為廣闊的內涵。就任中國國家主席以來,習近平遍訪亞非拉多國,他同樣用“命運共同體”來闡釋新時期中國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關系。 去年3月,履新不久的習近平即踏上非洲大陸訪問,他在坦桑尼亞發表演講時提出了“中非命運共同體”概念。他還以“共同的歷史遭遇、共同的發展任務、共同的戰略利益”,高度凝練地剖析了中非作為命運共同體在彼此外交關系中的戰略地位。此后一年半,他在會晤一些非洲國家領導人時,多次提及中非是命運共同體。 2014年6月,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在開幕式講話中提出,“中阿雙方應該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打造中阿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命運共同體”不僅局限于中非、中阿關系。擔任國家元首后,習近平連續兩年訪問拉美地區。2014年7月17日,習近平在與巴西總統羅塞夫會晤時說,中巴“兩國已經成為命運共同體”。 當天,在與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領導人會晤時,習近平發表題為《努力構建攜手共進的命運共同體》的主旨講話,提出中國與拉美要努力構建中拉命運共同體。 李海東分析,中國與廣大發展中國家構建“命運共同體”,主要著眼于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構建,“當前的國際競爭中,發展中國家要爭取自身的發展空間,爭取公平正義的國際體系新秩序,就要團結合作、相互支撐。” 王義桅表示,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外交政策中,發展中國家是基礎,發展起來的中國,有必要帶動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共同發展。 “以前我們同發展中國家講互利共贏,但是,這被一些人曲解認為我們只是為了‘利’。”王義桅說,習近平對于正確義利觀的倡導,提出與發展中國家建立命運共同體的概念,都是在闡釋中國同發展中國家命運相連的外交理念。 加強與發達經濟體合作 打造“利益共同體” 觀察習近平外交思路中的“共同體”理念,除了在周邊和發展中國家提到“命運共同體”,值得關注的是,他在今年3月出訪歐洲期間,還多次提到了“利益共同體”概念。 今年3月27日,習近平在法國訪問期間,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在會上,習近平特別提到了中法之間的“利益共同體”。他指出,“中方愿意同法方一道,牢固樹立利益共同體意識,尋找更多利益契合點,深化經濟合作。” 隨后,習近平訪問德國,他在會見德國總統高克時提出“打造中德利益共同體”。 3月29日,在對比利時進行國事訪問并訪問歐盟總部前夕,習近平在比利時《晚報》發表題為《中歐友誼和合作:讓生活越來越好》的署名文章,他在文中指出,“中歐是發展之路上的利益共同體。” 這篇文章還提出,“中歐要本著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異、合作共贏的態度去加強對話和溝通,尋求利益最大公約數,共享機遇,共迎挑戰。” “對周邊地區和發展中國家提出命運共同體,同發達國家提出利益共同體,這是在外交合作中的務實態度。”王義桅說,隨著中國崛起,需要更大發展空間的中國被西方大國視為競爭關系,“中國威脅論”不時泛起,提出“利益共同體”概念,旨在挖掘與西方大國等發達經濟體的合作潛力。 李海東也分析,對西方發達國家提出打造利益共同體,主要側重于經貿合作方面,“在中西方價值體系差異較大的背景下,經貿領域的利益共同體的提出更為務實,也更能為西方國家理解接受。” “雖然我們對外提出‘共同體’的外交理念,但是針對不同的地區和對象,‘共同體’概念有著不同的內涵。既積極團結發展同周邊國家、發展中國家的緊密關系,又不斷拓寬與發達國家的合作領域,以求共同發展。” 專家表示,當國際上還有用“零和”思維甚至冷戰眼光看待國際關系時,“命運共同體”“利益共同體”的外交理念,無疑給國際合作和國際新秩序的構建提出全新的視角,這體現著新時期中國外交理念更為創新、靈活、包容、務實。(完) |
相關閱讀:
- [ 10-13]泉州市委召開常委會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 [ 10-13]習近平互聯網觀 逐步適應習慣新常態
- [ 10-13]習近平的互聯網觀
- [ 10-13]這些年贈給習近平的球衣
- [ 10-13]習近平:確保中央政令暢通、決策落地生根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