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機關公車改革在即 公務交通補貼來源存疑
2014-10-14 06:37:14?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中央機關公車改革存多問題:補貼資金從哪兒來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王紅茹 黃斌 | 北京報道 中央和國家機關公車改革大幕即將拉開。 日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從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下稱“國管局”)知情人士處獲悉,9月中旬,國務院副總理馬凱主持召開了中央和國家機關公車改革動員會,全面部署中央和國家機關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工作。 兩個月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和《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下稱“《方案》”)。《方案》提出,取消一般公務用車,保留必要的機要通信、應急車輛,取消副部級(不含)以下領導干部用車,適度發放公務交通補貼。 此次涉及公車改革的中央和國家機關,包括中央各部門,全國人大機關,國務院各部門以及中央和國家機關所屬參公事業單位等約90家中央單位,人員范圍是在編在崗的司局級及以下工作人員。 據記者了解,在動員會召開后,上述中央機關各部門即開始著手制定本部門的實施方案。上述知情人士透露:“部門方案報批之后就可實施。哪個部門報批得早哪個部門就先行實施,年底前中央機關全面完成改革。”該知情人士同時說:“以后就沒有公車的概念了,以后就是機要、應急用車了。”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公車改革方案實施的同時,有三個問題成為機關工作人員關注的焦點:公務交通補貼錢從哪里來?一些部門的部長助理、總經濟師等崗位,未明確其享受副部級待遇還是司局級待遇,這些崗位的公車配置是否會取消?在北京,去外地出差時的市內交通費用往往也不少,這筆費用將計入出差補助呢,還是納入平時的交通補貼? 問題一: 公務交通補貼錢從哪里來? 家住北京西三環的某部委的李司長,平時自己開車上班。他從西三環的家到單位上班,每天的路程約7公里,他一個月的油費約1387元。 《方案》規定,按照節約成本、保證公務、便于操作、簡化檔次的要求,各職級工作人員公務交通補貼標準具體為:司局級每人每月1300元,處級每人每月800元,科級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李司長說他在京去外面開會也自己開車,1387元的費用只是上班路程的油費,對于司局級的他而言,1300元的車補剛剛好。 相比李司長,家住西三環在東三環上班的孫女士就不那么幸運了。同樣在某中央機關工作的她每天上班從西到東開車14公里,算下來,路程比沈榮華多一倍,每個月的油費對她不是一個小數字。“車補肯定不夠。”孫女士說,盡管花銷大,但她還是愿意自己開車上班,“拿到車補后,自己再多貼一點,總比擠公交和地鐵舒服。” 公車改革涉及每個人千差萬別,公務交通補貼標準是否合理亦最讓人關注。多次參與公車改革調研的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副秘書長沈榮華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方案中的標準總體看還是比較合適的,“制定這個金額標準都是通過反復調研、測算才確定了的。” 雖然有明確的補貼標準,但實際發放的補貼并非“鐵餅一塊”,沈榮華告訴記者,補貼并不是完全按照人頭發放,而是根據工作性質靈活掌握,“比如外出工作多的人車補會多一些,而有的人整天坐機關辦公室,車補也可能不是500元,是400元。”但是,這些“車補”的錢從哪里來? 有人認為,如果按照《方案》指出的公務交通補貼屬于改革性補貼,列入財政預算。那么,這筆費用理應列入2015年的年度財政預算,由全國人大審議通過后再實施。如此,2014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中央和國家機關及其所屬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就將成為一紙空談。 對此,國管局知情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錢已經有了,把部門每年三公經費中的公車費用挪用到這個地方,財政不再重新撥錢。” |
相關閱讀:
- [ 08-14]公車改革:車補標準如何定
- [ 08-02]北京正研究公車改革方案 下崗公車是否拍賣仍未定
- [ 07-30]精準化補貼是公車改革重要目標
- [ 07-30]警惕公車改革下的“懶政”
- [ 07-29]福建正加緊制定公車改革方案 或市場化經營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