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聯手防治“霧霾” 百余家企業停限產
2014-10-14 06:51:56??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應急預案立即啟動】 10月9日,北京市氣象局發布了霾橙色預警,空氣質量指數(AQI)顯示,北京及華北部分地區空氣一度達到嚴重污染水平。 北京市環境氣象中心首席預報員廖曉農在分析本次霧霾現象時表示,今年的霧霾并非來得最早的一次,去年在十一黃金周的后期就曾出現過霧霾。從統計上看,秋季也一向是北京大霧天氣的高發期。廖曉農指出,一般供暖季開始以后,霧霾形勢就會更加嚴峻。 隨著霧霾警報的響起,北京市立即啟動了空氣重污染應急方案。全市近30家企業主動實施停產、減產等措施,減少污染物排放。其中,金隅集團組織其下屬琉璃河水泥公司等15家建材和家具生產企業實施了停產、限產等減排措施;北京埃姆毛紡有限公司等企業在本次應急過程中主動把“限產”調整為“停產”;燕京啤酒集團4臺燃煤鍋爐停用;燕山石化的煉油和化工系統裝置生產負荷降低三成以上,優化了脫硫脫硝設施運行條件。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霧霾期間,北京市已有130余家工業企業積極響應政府號召,主動調整生產節奏,減少污染物排放,盡力降低霧霾強度。 【三大原因形成霧霾】 專家表示,京津冀等地的霧霾天的成因中,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為因素。河北省氣象局首席氣象研究專家郭迎春介紹,由于大氣層結構穩定,風速小,污染物不易擴散,成為10月份以來霧霾持續盤踞華北的直接氣象原因。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自發認為,本次霧霾出現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成因最主要的部分是大范圍的靜穩天氣,秋冬轉換的時候,容易形成這樣大范圍的靜穩天氣。”王自發說,所謂“靜穩天氣”,就是兩個氣壓系統之間較為停滯的一個區域,氣團移動慢,從而不利于空氣流動及污染物擴散。 除了氣象條件的直接作用,環保專家進一步分析表示,北京秋冬季霧霾頻發有三方面主要原因。首先,北京城市規模巨大、人口過多,機動車尾氣等本地生產生活排污量大;其次,北京位于太行山和燕山山脈腳下的華北平原北端,三面環山,地形呈簸箕狀,不利于大氣污染物自然消散;最后,北京周邊一些高污染企業短時期內難以徹底轉型,輸入型污染較為嚴重。此外,專家表示,我國北方地區能源結構中煤炭占比過重、國慶期間部分省市秸稈焚燒較為集中亦是導致本次區域性重污染不可忽視的因素。 |
相關閱讀:
- [ 10-13]環保部:京津冀一些地區霧霾應急“形式大于內容”
- [ 10-11]第三屆蘑菇文化節 話京津冀食用菌產業發展
- [ 10-11]河北多地啟動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 京津冀每日會商
- [ 10-11]中國首架空中ICU投入使用 京津冀危重病人將獲救援
- [ 10-10]京津冀持續重度污染 邢臺PM2.5指數連續30個小時爆表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