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名為薔薇帶鰆的魚嗎?近日,日本名古屋市某專門學校里,一名講師因將這種魚分給50名學生試吃而引來爭議。其問題在于,薔薇帶鰆目前作為有害魚類在日本被禁止食用。然而這種魚實際上卻并非不能食用。日本JIJICO網站10月13日就該事件刊載了一篇相關文章,不妨一起來一探究竟。 據了解,薔薇帶鰆是一種在東京灣都可以捕到的、意外地相當常見的深海魚,其特征在于魚鱗形似薔薇的刺而名帶“薔薇”。體長大的可超過2米,因其力量強勁而深受釣魚愛好者青睞。 文章介紹稱,薔薇帶鰆的英文名為“Oilfish”,因其富含類脂而得名。周身23%為類脂,該比例直逼金槍魚體內脂肪最豐富的部分。根據網絡調查顯示,吃過這種的魚的人,沒有一位認為它難吃,人們對它贊不絕口,稱贊說,“比金槍魚更美味。” 到2007年為止,薔薇帶鰆都以“白金槍魚”的名字在韓國國內市場出售,而在日本,到1970年食品衛生法明令禁止之前它一直夾雜在膏狀點心中使用。 然而,實際上薔薇帶鰆那23%的類脂中,有九成以上是“蠟質”這種特殊的類脂。說是“蠟質”的話可能難以理解,那么說是以“蠟”和“蠟燭”為原料的話,可能就好明白一些了。這種蠟質在人體內難以分解。一旦“大量”食用薔薇帶鰆,蠟質就會在體內融化成油狀物,導致腹瀉。 此外,部分人在大量食用這種魚之后會陷入昏迷,據說也有因此死亡的例子。但為了不引起誤解,這里必須解釋一下,無論是哪種食物,大量食用都可能致死。例如,雖然各人有差,但只要喝上一升醬油或者威士忌就可能會危及生命。200克的食鹽即為致死量,喝上70杯咖啡也可能因為咖啡因中毒死亡。在這個充滿了“毒物”的世界上,吃上一小片別的國家允許食用的薔薇帶鰆,似乎又算不上什么大問題。 據說名古屋事件中的那位講師是相關領域的專家,在詳細地告訴學生薔薇帶鰆危險性之后,用熱水濾掉魚的油脂,而后才分給每人大拇指指節大小的魚肉食用。對此,文章作者評論稱,他不理解這樣的行為有什么問題。假如這就是危險的,那這世上不能吃的東西就有無數種了。 據稱,這次騷動源于該專門學校的薔薇帶鰆試吃課情報不知道為什么通報到名古屋市食品衛生課那里了。事實上,校方考慮到食品衛生課的警告,現已表明將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當然,政府方面自然是不能將這樣的“通報”置之不理,但文章作者指出,或許可以采用別的處理方式。現行的方式下,令教育現場為之萎縮,此后恐怕難以再出現有趣的授課內容。而人類的進步正源于人類對知識的求知,若沒有“冒險”則難以成行。 另一方面,受該事件的影響,日本網絡上對薔薇帶鰆的搜索量恐怕也將隨之增大,或許會有相當一部分的人產生“總有一天要吃吃看”的想法。到最后,反而與食品衛生課的主旨背道而馳。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