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總理定期會晤:政府面臨環(huán)保壓力下的必然選擇
2014-10-14 19:52:11? ?來源:新華網(wǎng) 責任編輯:林晨 陳暉 |
分享到:
|
13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同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在莫斯科共同主持中俄總理第十九次定期會晤。從雙方簽署的中俄總理會晤聯(lián)合公報及近40項合作文件中不難看出,中國普通百姓的生活將因此發(fā)生諸多改變。 早日告別霧霾天氣? 盼望已久的冷空氣將連日來籠罩在華北等地的霧霾一掃而空,炫目的陽光和湛藍的天空帶給人們太多感慨:什么時候才能完全告別霧霾? 在中國政府向“霧霾”宣戰(zhàn)的同時,專家表示徹底治理霧霾需要較長時間,其中原因之一是煤炭在中國能源結(jié)構中所占比例居高不下。 中俄互為鄰國,一個油氣消費量位居世界前列,另一個則是世界油氣生產(chǎn)和出口大國。能源合作歷來是兩國總理定期會晤中的重要議題。在此次兩國總理會晤期間,雙方對能源合作成果給予高度評價,并簽署兩國政府關于沿中俄東線管道自俄方向中方供應天然氣的協(xié)議。 華東師范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成表示,加強對俄合作不但對保障中國自身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義,而且也是政府面臨巨大環(huán)保壓力所做出的必然選擇。 按照協(xié)議,從2018年起,俄方開始通過天然氣管道東線向中方供應采自東西伯利亞伊爾庫茨克州科維克金氣田和雅庫特共和國恰揚金氣田的天然氣,輸氣量將逐年增長,最終達到年380億立方米。 專家認為,中俄天然氣合作仍具有較大空間和潛力,現(xiàn)有的管道項目只是雙方大規(guī)模合作的第一步。一方面,在條件成熟后,西線天然氣管道項目有望提上兩國能源合作議事日程,東線天然氣管道年380億立方米的輸氣量不排除還有提高的余地。 除天然氣外,中俄還商定提高在電力、能效、節(jié)能和可再生資源領域的合作水平,及擴大在和平利用核能領域的一攬子合作。 |
相關閱讀:
- [ 10-14]外交部:中俄合作造福兩國人民 利于世界和平發(fā)展
- [ 10-14]總理訪歐微鏡頭: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 [ 10-14]中俄簽署近40項 能源金融等合作文件
- [ 10-14]中俄簽署近40項能源金融等合作文件
- [ 10-14]李克強與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共同會見記者
- [ 10-14]李克強同梅德韋杰夫共同主持中俄總理第十九次定期會晤
- [ 10-14]李克強:中俄合作似“套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視頻現(xiàn)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