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辯證地看問題”
2014-10-15 09:59:02? ?來源:求是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近來網上流傳一篇題為《被“辯證法”毒害的中國人》(以下簡稱《毒害》)的文章,對中國人信奉的“辯證法”及其功能進行了尖銳的批判,認為“辯證地看問題”實乃詭辯術與搗糨糊術,這種“辯證法把中國人害苦了”。一些網民認為該文的批判有理有據,因此對之倍加推崇。但是,在筆者看來,《毒害》一文批判的其實只是對辯證法的知性化、實體化的理解方式及其某些具體表現,而非馬克思意義上的辯證法理論或辯證法的思維方式本身。由于其在廣大網民中已經造成了一定混淆視聽的影響,因此作為一名哲學理論工作者,筆者自覺有責任和義務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理論辨析。 本文所謂對辯證法的知性化的理解方式,是指以形式性、主觀性、技術性和工具性的方式來理解辯證法;對辯證法的實體化的理解方式,是指在知性化的基礎上進一步以獨斷性、教條性和絕對性的方式來理解辯證法。《毒害》一文所調侃的那些人們熟知而又令人發指的“詭辯”事例,在一定意義上其實正是對辯證法進行知性化、實體化理解的具體表現,對此國內學界早有理論自覺和反思。從遠的說,先賢顧準所說“中國人是天生的辯證法家,可是辯證法把中國人害苦了”批評的就正是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大行其道的對辯證法的知性化、實體化的理解方式。從近的說,讀者朋友可以去翻閱一下吉林大學賀來教授所著《辯證法的生存論基礎——馬克思辯證法的當代闡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一書的第一章,在那里當會找到對“辯證法為什么淪為變戲法”和“辯證法為什么會知性化與實體化”問題的一種頗具深度和現實感的理論辨析。由此觀之,《毒害》一文的批判論調本身其實并不新鮮。但該文刻意將馬克思辯證法與對馬克思辯證法的知性化、實體化的理解方式混為一談的做法卻是必須要加以澄清的。 本文要深究的就是《毒害》一文在認識和把握辯證法時所持的一個理論前提:認為中國人信奉一個“無敵句式”——“你要辯證地看問題”,“辯證地看問題”就是無條件地承諾“任何事物都由矛盾組成,有它不好的一面,肯定有它好的一面”,或“一切事物”都有“兩個方面”,并以此為出發點去看待一切問題。這其實是對“辯證地看問題”的嚴重理論曲解。這種曲解的關鍵就在于其對“矛盾”做了知性化、實體化的理解,遠遠脫離了馬克思辯證法(或辯證邏輯)矛盾概念的本意。 在馬克思辯證法的視域中,矛盾并非實體而是一種關系,它作為“對立面的統一”,也就是“兩極相聯”。人們常說的“對立統一規律”其實準確的表述乃是“對立面的統一規律”或“兩極相聯規律”。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將“對立統一”理解為“對立面的統一”的簡寫形式,但卻有意無意忽略了在現代漢語的語法系統中這兩種表述之間語法關系的差異。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前者屬于聯合詞組而后者則屬于偏正詞組,它們表示的語法關系自是大為不同。具體來說,“對立面的統一”絕非兩個方面“既對立又統一”之意。中文第二版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已將老版中的“對立統一”字樣重新改譯為“兩極相聯”,更接近“對立面的統一”的表述,這種翻譯就比較容易使人發現二者的區別從而可以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誤解和混淆,只是這一變動目前在國內通行的哲學教科書中暫時還未體現出來而已。 |
相關閱讀:
- [ 09-28]門票漲價宜辯證看
- [ 08-29]辯證看待經濟換擋期
- [ 07-18]樓市變局:辯證看待"拐點" 限購進退兩難
- [ 07-18]樓市變局:辯證看待"拐點" 限購進退兩難
- [ 06-11]世界杯經濟價值辯證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