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共同社14日報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于本月15日至18日對意大利米蘭進行訪問并出席亞歐首腦會議。會議期間,安倍還準備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進行非正式接觸,為兩人在11月亞太經合組織北京峰會期間舉行首腦會談“暖場”。
局勢緩和 求見心切
近來,隨著烏克蘭局勢有所緩和,日俄關系似乎又現轉機。
根據日本共同社7日報道,安倍當天與普京舉行電話會談,雙方就在11月亞太經合組織北京峰會期間舉行首腦會談達成一致。據稱,其間雙方還將就日本外相岸田文雄訪俄計劃展開協商,這也被視作是為普京訪日的鋪路之舉。
安倍與普京的上一次交談還得追溯到今年2月在俄羅斯索契的首腦會談。此后,由于日本在烏克蘭危機中追隨美國和歐盟的步伐,對俄羅斯施加制裁,日俄關系不斷僵化。原定今秋進行的普京訪日計劃也被延期。
大半年未見,安倍似乎已有些等不及。在與普京在北京坐下來正式會談之前,安倍又積極尋求能夠先在米蘭有一場“站著的交談”。日本共同社9日報道就稱,安倍已開始探討在亞歐峰會期間與普京進行非正式接觸,希望能于會議前后在等候室等處與普京有短暫的交流。
對于安倍的積極示好,俄羅斯方面也順水推舟。俄羅斯總統助理烏沙科夫9日表示,“不排除”普京與安倍在亞歐首腦會議上進行接觸的可能,并對此表示出積極的態度。
會談背后 多重考慮
如此著急見普京,安倍又在打什么算盤?
“目前,安倍在整個東北亞的外交處境非常孤立,與中國、韓國、俄羅斯等鄰國都關系僵持。因此,安倍急需通過與普京實現會面,從而打破這種外交孤立的局勢。”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周永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稱,對于安倍來說,與普京會面本身就是一種外交突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日本國內對其在東北亞地區外交失敗的不滿。
當然,安倍的謀劃不止于此。懸而未決的北方四島(俄稱:南千島群島)問題一直是壓在他心頭的一塊石頭。自去年4月以來,安倍與普京就圍繞這一問題進行5次直接會談。然而,日本此后選擇對俄實施制裁,使其苦心經營的談判陷入中斷。
“日本國內對于解決北方領土問題的訴求較為強烈。安倍上臺后也一直致力于此,想以此作為其在外交上的重要突破和成就。”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外交研究室主任呂耀東認為,借機推進與俄羅斯有關北方四島問題的談判,是安倍積極尋求與普京會面的更長遠目的。
同時,國內經濟發展壓力也使安倍不得不考慮與周邊國家重修關系。“周邊關系惡化使日本與周邊國家經貿合作持續下滑。目前,安倍經濟學已進入拐點。沒有周邊市場的支撐,日本經濟想要持續增長很困難。”周永生說。而俄羅斯遠東市場正是安倍在發展經貿合作方面的一個重要突破口。
此外,日本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也讓安倍求和心切。位于俄羅斯水域的薩哈林二號氣田一直是日本液化天然氣的穩定來源。“安倍希望通過緩和日俄關系,穩定俄羅斯對日本能源的供應。”周永生說。
缺乏誠意 修好不易
然而,不管是“站著談”,還是“坐著談”,安倍和普京恐怕是見得著卻談不攏。
專家普遍認為,雖然普京也希望通過與安倍的接觸,打破受西方國家制裁的外交困局,但兩人會面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緩和日俄近期的緊張氣氛,無法在北方四島問題上有所進展,兩國關系也難有實質性突破。
“普京對安倍的首要要求是停止對俄羅斯的制裁,奉行獨立的外交政策,不要跟著美國跑。”周永生認為,安倍即使與普京實現會談,也仍然會堅定地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站在一起,支持美國的統一戰略部署,繼續對俄羅斯的制裁。
在9月內閣改組后的施政演說中,安倍就已表明立場:“為了確保烏克蘭穩定,日本將于以七國集團(G7)為首的國際社會團結一致,力所能及地進行支援。”根據日本《產經新聞》的報道,日本國內還有聲音表示,日本不僅要參加制裁,而且“還應率先舉起制裁大旗走在世界前列”。
“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不可能在北方四島問題上對日本作出絲毫的讓步。”周永生分析稱。
呂耀東也認為,日俄兩國在未來將處于一種相互試探的關系,可能在一些多邊場合保持適當接觸,但很難在短期內實現雙邊互訪等重要外交進展。
“對于安倍而言,在亞歐首腦會議、亞太經合組織北京峰會等多邊場合實現與俄羅斯的雙邊首腦會談,本身就已是一種外交突破。安倍只是希望借此展現日本在外交上獨立自主、不完全依附于美國的形象,并尋求周邊國家對其外交策略的認可。”呂耀東指出,在解決與俄羅斯等周邊國家外交關系的問題上,安倍并沒有拿出真正的誠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