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四中全會將圍繞“有法必依”問題制定路線圖
2014-10-16 17:29:14??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依法治國”難點和關鍵: 法律能夠自動運轉,才可以算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法治 武漢大學憲政與法治國家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秦前紅教授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場合下講到改革必須要有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維,必須在法治的框架內進行,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利益更加多元,社會矛盾交織,要求處理好改革與法治的關系,依法治國自然而然成為改革的路徑選擇。十八大之后采取了高頻度、高強度的反腐措施,這些舉措贏得了社會的高度認可,但是這種反腐方式難以治本,沒有配套的制度建設,反腐將會出現前腐后繼的現象,這也就要求進行法治國家的建設,打造好制度的籠子。大家的解讀基本上是一致的,就是表明執政黨和國家會更加重視依法治國的議題。這是執政黨基于社會各種形勢的變化和社會期待的一種判斷,也是執政黨保持自身優勢的舉措。執政黨不是國家機關,但在中國社會具有特殊地位,執政黨把依法治國作為中央全會的主題,這個行動本身就具有高度的象征意義。中國的法治發展將迎來一個新的契機。 十八屆四中全會再次聚焦“依法治國”有何特殊背景?海南大學法學院訴訟法學教研室主任王琳認為,法治的實質是良法之治,有法律不等于有法治,只有制定良好的法律并得到全社會一體遵行,法律能夠自動運轉,才可以算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法治。問題在于,推行法治觸及執政者的根本利益,必然會遭到各種明里暗里的抵制。“第五個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提法,這是自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明確建設“四個現代化”以來,執政黨對國家建設戰略目標的重大調整。“依法治國”從過去單純的治國方式方法提升到了“既是手段也是目標”,并伴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提出,獲得了獨立地位。而如何為中國的法治建設注入強大的動力,讓法律的切實施行不再成為難題,或將是下一步推進“依法治國”需要重點討論和解決的關鍵議題。 |
相關閱讀:
- [ 10-16]專家稱四中全會將繪依法治國新路線
- [ 10-15]外媒前瞻十八屆四中全會:依法治國將成改革前提
- [ 10-15]十八屆四中全會
- [ 10-15]四中全會前瞻:依法治國升級至2.0版
- [ 10-15]十八屆四中全會將召開 研究推進依法治國若干問題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