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首訪糧農組織分享中國減貧經驗
2014-10-16 21:14:14? ?來源:澎湃 責任編輯:唐麗萍 唐麗萍 |
分享到:
|
10月15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格拉齊亞諾總干事的陪同下在位于羅馬的聯合國糧農組織總部發表演講。 新華社 圖 在聯合國糧農組織總部,來自不同年齡、不同膚色的人們圍坐一起,傾聽首次到訪的中國總理講述過去的故事。 “人皆有食”的標語鐫刻在總部大廳的墻壁上,第34個世界糧食日即將到來,而作為中國這個農業人口最多國家的總理,李克強與數百名傾聽者分享中國6億人口減貧經驗的同時,也回憶起自己在農村插隊時的“挨餓”經歷。 “我年輕時在中國農村生活多年,親身經歷過吃不飽飯的艱難歲月,饑餓的記憶十分深刻。”中國總理說。 30多年前的中國,無疑是全球貧困人口的大國,溫飽問題是相當數量國民每天要面臨的難題。而那時的李克強,是安徽省一個生產隊的大隊支書。他每天起早貪黑地給村民們分配任務,卻苦惱地發現大家“怎么都吃不飽肚子”。 而30多年后的今天,對于絕大多數中國人而言,總理講述的故事早已成為久遠的歷史。李克強在演講中給出一組新的數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以來,中國的糧食產量由3億多噸猛增到現在的6億多噸,中國人用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耕地和淡水資源,解決了世界近20%人口的吃飯問題。 這樣的成績,讓致力于消除饑餓和貧困的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干事格拉齊亞連連稱贊。他稱,中國為世界糧食安全、消除饑餓作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要貢獻。 李克強演講中強調,中國減貧最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發展家庭農業”。這也恰好與今年“世界糧食日”的主題“家庭農業:供養世界,關愛地球”不謀而合。 他還當場承諾,中國愿與世界各國分享農業技術、經驗和農業發展模式。未來5年,中國政府將向聯合國糧農組織捐贈5000萬美元用于開展農業南南合作,并加大對世界糧食計劃署和國際農發基金的支持。 李克強把饑餓和貧困比喻為“無聲的危機”,是困擾全人類的“阿喀琉斯之踵”。他說,人人有飯吃,是人類最基本的生存權利,是一切人權的基礎。 “我們與仍處在饑餓狀態的人們感同身受,我們希望看到饑餓和貧困在全球被消滅。”李克強動情地說。 當這位曾為村民溫飽發愁的大隊支書、如今以大國總理身份與糧農組織官員分享脫貧經驗時,中國早已不是30多前的那個中國,中國農村也早已不是他當知青時的那個農村。李克強向與會者描繪了當今中國農業生產的一個場景:數十萬臺農業機械“像候鳥一樣”,在中國大地上往返遷徙;大批聯合收割機一路由南往北,追趕著季節,為農民提供小麥收割服務。 他說,30多年來,中國家庭農業能夠不斷煥發出新的活力,與科技、政策等創新密不可分。中國農業生產要再上新臺階,必須適度擴大經營規模,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走農業現代化之路。這有利于更好地“供養中國”,也會對世界糧食安全作出貢獻。 他向糧農組織官員介紹,中國已進入城鎮化快速推進的階段,預計到2020年,將會有約2億左右的農村人口陸續到東、中、西部的市鎮落戶。這會給農民帶來更多實際利益,也會給中國農業現代化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 這是中國總理為未來農業發展勾畫的全新路徑,也是中國這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為世界農業作出的又一輪積極探索。(肖楠) |
相關閱讀:
- [ 10-16]李克強訪問歐洲展示“舌尖外交”
- [ 10-16]觀察:李克強訪問歐洲展示“舌尖外交”
- [ 10-16]李克強赴意簽八十億歐元大單 意總理:開胃小菜
- [ 10-16]李克強:中國愿與各國攜手創造一個無饑餓、無貧困、可持續發展世界
- [ 10-16]李克強會見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干事格拉齊亞諾
- [ 10-16]李克強會見意大利眾議長博爾德里尼
- [ 10-16]李克強會見意大利參議長:繼續擴大雙邊貿易、雙向投資等合作
- [ 10-16]李克強赴意簽80億歐元大單 意總理稱是“開胃小菜”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