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青島10月16日電(記者劉詩平 蕭海川 璩靜)記者從16日舉辦的“2014中國極地科學學術年會”上獲悉,中國首次組織極地考察30年來,已在南極冰蓋的起源與早期演化、北冰洋大氣二氧化碳吸收能力和極蓋區等離子體云塊演化過程等尖端前沿,取得了具備重大科學意義的突破性成果,并獲得國際頂尖學術刊物的肯定。 從1984年首支國家科考隊遠赴南極大陸迄今,30年來,中國組織30次南極科學考察,超過5000人次參與其間,6次北極科考累計有600人次參與,在國內已形成一支較為穩定的極地科研保障團隊。建立了南極的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泰山站和北極的黃河站等極地科學考察站。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主任楊惠根告訴記者,據國外學術機構統計,中國現已超越日本、俄羅斯等傳統極地研究強國,與英、德、法等發達國家共同成為極地知識產出的第二集團。 楊惠根認為,對中國科學家而言未來需要回答的極地重要科學問題涉及方面:北極海冰快速變化對中低緯度氣候的影響;70萬到150萬年冰芯氣候記錄——溫室氣體在氣候變化中的作用;南極生命適應機理及潛在變化;南極冰下科學/冰下地質學;極區空間天氣與大氣過程之間的相互作用;早期宇宙、星系與太陽系的起源等。 國家海洋局副局長陳連增表示,要從戰略的高度重視極地人才,加快極地戰略、科技、管理、保障以及國際合作各類人才隊伍建設;繼續完善戰略布局,加快南北極考察新站、新船、新飛機、新裝備等能力建設;加大科技投入,深入開展極地環境調查專項,開辟極地工程技術創新領域,激發科技創新活力,進一步提升科技水平。 |
相關閱讀:
- [ 10-16]地磁衰減速度為預期10倍 南北極對調或僅需100年
- [ 11-05]地大女碩士成功登頂珠峰 下一目標瞄準南北極
- [ 08-26]全國首位穿越南北極記者 王海青來榕講極端體驗
- [ 11-05]大學生海洋知識競賽:兩大學生獲南北極科考機會
- [ 10-17]500中國游客嘗鮮北極圈 南北極旅游起步價5萬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