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會前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關乎改革全局
2014-10-18 21:26:55??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瓊 李艷 |
分享到:
|
決定民族前途命運的歷史跨越 ——從時代坐標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使命與挑戰 秋天,總是充滿收獲和喜悅。 歷史的指針走向又一個重要時刻——2014年10月20日,中國共產黨十八屆四中全會召開,將首次以全會的形式專題研究部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行進在現代化征程中的中國,到了關鍵一躍的歷史節點:距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2020年,還有6年;距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2049年,還有35年。 這是決定民族命運的歷史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國際形勢復雜多變,中國共產黨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必須走依法治國之路,才能完成這一艱難但必須完成的歷史使命! 改革開放:法治引領破障闖關 在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偉大歷程中,中國法治建設始終砥礪前行,一件件法律從無到有,把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銘刻在光輝的法典之上。 改革開放之初,引進外資任務緊迫,當《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1979年頒布時,世界為之一震。我國外資立法逐漸完善,最終建立起以三個外資企業法為主干的外商投資法律體系。之后,“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寫入憲法,改革成果和發展目標在最高效力的法律中得以確立。 二十一世紀初,我國加入WTO,國家在投資領域清理了2000多個法律文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與國際規則對接,以法制化的方式進一步確立了改革開放的新優勢。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張文顯說:“一直以來,我國法治探索既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又推動了改革開放,難度不亞于改革本身!” 回溯中國30多年改革開放和快速增長歷程,法治建設始終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保駕護航——200多部現行有效法律、700多件行政法規、近9000件地方性法規…… 依法治國寫入憲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確立了國家發展中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一系列重要制度,夯實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永葆本色的法治根基。 改革開放越往深處發力,全面落實依法治國方略就越顯緊迫!當前,中國改革面臨“啃硬骨頭”、打破利益藩籬的嚴峻挑戰,必須大刀闊斧,才能凝聚更大社會共識、調動更強社會合力。 今年9月29日,新一輪改革重要試驗田“上海自貿區”迎來了成長的周歲;不久后,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制定的全面深化改革一攬子方案也將實施一周年。 運行一年來,上海自貿區內企業新增1.4萬家。“亮麗的成績單”讓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朱民打開了話匣子。他首先談的不是經濟而是法治,“在相關法律法規‘暫時調整’的保障下,自貿區的各項改革得到了市場和企業的認可。” 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國務院在自貿區內暫時調整有關行政審批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今年8月1日正式實施,標志著自貿區改革更加注重法治思維。 |
相關閱讀:
- [ 10-17]十八屆四中全會,有哪些事你應知道
- [ 10-17]專家:四中全會將圍繞“有法必依”問題制定路線圖
- [ 10-16]專家:四中全會將圍繞“有法必依”問題制定路線圖
- [ 10-15]外媒前瞻十八屆四中全會:依法治國將成改革前提
- [ 10-15]四中全會前瞻:依法治國升級至2.0版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