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會前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關乎改革全局
2014-10-18 21:26:55??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瓊 李艷 |
分享到:
|
執政能力:法治領航中國未來 中國之事關鍵在黨。歷史實踐反復證明:全面實施依法治國、大力建設法治中國,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必須擔當的時代使命。 面對法治建設新征程,執政黨首次以全會的形式部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是事關國家長治久安的歷史跨越!更標志著黨的執政能力、執政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2013年2月23日,元宵節前一天,在北京中南海,中央政治局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行第四次集體學習。回望歷史,執政黨依法治國的軌跡清晰可見—— 在黨的十五大確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基礎上,十六大明確提出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十七大提出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十八大報告深刻闡釋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要思想,十八屆三中全會更開啟了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新階段…… 當前,國家治理和依法治國進程處于重大歷史關口—— 從文明進程看——法治建設水平和制度創設能力是一個國家外樹形象、內聚民力、永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文明國家的崛起和制度成熟定型,從未離開過法治能力的彰顯。 從歷史方位看——中國正處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點,培育制度優勢、建設法治文明是復興之梯、崛起之魂。 從現實挑戰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諸多問題亟須凝聚共識、建立誠信、維護權利,法治建設亟待加強,國家治理能力亟待提高。 法治中國建設之路還有很多關隘要闖。 2012年12月28日至2013年1月3日,湖南衡陽市在差額選舉省人大代表的過程中,發生了以賄賂手段破壞選舉的嚴重違紀違法案件。 一些黨員領導干部迷戀“權力至上”;“拍腦袋就干,掐腰子就上”以及“大包大攬”依然是慣用的決策方式。從不善法治、不會法治、不敢法治到將“依法治國”理念融入具化執政行為之中,還存在不小差距。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蔡霞認為,一些黨員領導干部法治觀念不強、法治思維不彰、法治能力不足,是全面實施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一大制約因素。 中國共產黨歷來有勇氣、有智慧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今年9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中國共產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路徑越發清晰——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各級領導干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努力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 當前,減政放權,政府權力“瘦身”,職能定位更清晰;建立權力清單,清晰劃定行政權力范圍,激發市場活力;依法治官、依法治權,制度反腐邁出重要步伐……用改革的辦法和法治的思維規范權力運行,清潔黨的肌體,提升執政能力。 引領中國改革發展、化解當下社會復雜矛盾,必須緊緊依靠法治。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依法治國之路。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關乎改革全局,關乎人民福祉,關乎國家長治久安,關乎民族前途命運。 新起點再跨越。在這個秋天,對美好未來鍥而不舍的中華民族必然會奏響鏗鏘有力的法治時代強音!(記者郭奔勝、楊維漢、肖春飛) |
相關閱讀:
- [ 10-17]十八屆四中全會,有哪些事你應知道
- [ 10-17]專家:四中全會將圍繞“有法必依”問題制定路線圖
- [ 10-16]專家:四中全會將圍繞“有法必依”問題制定路線圖
- [ 10-15]外媒前瞻十八屆四中全會:依法治國將成改革前提
- [ 10-15]四中全會前瞻:依法治國升級至2.0版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