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訪歐施展“魅力外交”
2014-10-19 17:16:27? ?來源:中國政府網 責任編輯:王瓊 陳暉 |
分享到:
|
仁義當頭 合作在后 除了簽署協議、會見、晤談等高大上的官方活動外,李克強還將“外交魅力”展現于餐桌前、談天中,以及送禮等細微末節中。 他為默克爾精心挑選了一把“魯班鎖”作為禮物。他說,這是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師生的作品,是中德制造合作的結晶。解開“魯班鎖”也喻意著解決難題,相信中德合作可以不斷創新,共同破解世界性難題。 知道梅德韋杰夫喜歡踢球和攝影,他專門準備了一份禮物:俄羅斯國旗白藍紅三色相間的簽名足球,還有一本俄文版的《中國世界遺產畫冊》。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兩人在小樹林散步時,他像多年老友一樣對梅德韋杰夫說:“你去過我的家鄉,已經是我家鄉人民的朋友,我想借此機會轉達他們對你的問候。”他還表示:“下次再來俄羅斯,我希望首站能去你的家鄉圣彼得堡。”梅德韋杰夫欣然應允。 在意大利,李克強在下榻飯店小范圍宴請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在“羅馬沒有假日”的繁忙行程中,他還不忘為兩位老朋友精心準備禮物:刻有兩人中文名字的壽山石印章,以此象征“心心相印”,喻示著永遠的友誼。 李克強用英語對即將卸任的兩位歐洲領導人說,我們是老朋友,也永遠是好朋友。這一“反客為主”的舉動,被媒體贊譽為“仁義外交”。 最為打動人的莫過于在聯合國糧農組織總部演講時,李克強坦誠地與數百聽眾分享了一段“私人記憶”:“我年輕時在農村生活多年,親身經歷過吃不飽飯的艱難歲月,饑餓的記憶十分深刻。” 他因此把饑餓和貧困比喻為“無聲的危機”,是困擾全人類的“阿喀琉斯之踵”。他說,人人有飯吃,是人類最基本的生存權利,是一切人權的基礎。 “我們與仍處在饑餓狀態的人們感同身受,我們希望看到饑餓和貧困在全球被消滅。”李克強動情地呼吁。 這種個性鮮明的外交風格,既給訪問國民眾留下深刻印象,拉近了彼此間的心理距離,也成功地助推了彼此間的務實合作。此次接受全俄國家電視廣播公司主持人布里廖夫專訪的李克強,顯然給這位在俄羅斯最為知名、專訪過數十位國家政要的主持人留下深刻印象。他事后評價:“我發現總理先生(李克強)是一位非常有活力、有洞見的領袖,而且他喜歡開玩笑。我喜歡這樣的性格。”(沐伊) |
相關閱讀:
- [ 10-19]李克強出席第十屆亞歐首腦會議非正式會議并發言
- [ 10-19]李克強結束出訪回到北京
- [ 10-18]李克強出席第十屆亞歐首腦會議非正式會議并發言
- [ 10-18]李克強會見新加坡總理:歡迎參與中國中西部開發建設
- [ 10-18]李克強會見芬蘭總理:贊賞芬對中國參與北極合作態度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