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第一次發文力促體育產業發展
2014-10-21 13:47:22? ?來源:解放日報 責任編輯:張海燕 陳瑜輝 |
分享到:
|
昨天,中國政府網公布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國家第一次從產業角度確認體育產業發展規劃。《意見》將“發展體育產業,增加體育產品和服務供給”作為未來中國體育事業發展的目標,提出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并且把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提出要抓好潛力產業,以足球、籃球、排球三大球為切入點,推動產業向縱深發展。 記者連線了上海體育學院體育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海燕,對政策進行了解讀。 健身場地劃定目標 記者(以下簡稱記):《意見》把全民健身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把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健康水平作為根本目標。我們是不是可以說,普通百姓的體育健身,將成為發展體育產業的支柱? 黃海燕(以下簡稱黃):是的。這雖然是一份促進體育產業的意見,但體育產業的核心是體育消費。體育消費的主體已經不僅僅是競技體育,而是廣大的老百姓,所以《意見》把全民健身提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這很讓人振奮。 記:新形勢下,發展全民健身和促進體育產業應該是相輔相成的,但最終得實惠的,還是老百姓。 黃:對。這份《意見》對全民健身的推動可能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將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平方米定為目標,并且加大公共體育場地的開放。運動場地是體育產業發展的基礎,而全國大部分的地區,特別是像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是達不到這個標準的。把場地問題寫進文件,抓住了體育產業的核心問題,同時又保證了老百姓健身的最基本需求。二是營造健身氛圍,這直接關系到體育產業發展的潛力。根據我們的調查,中外體育產業發展的差距很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體育文化的差異。加強體育文化的宣傳,營造全民健身的氛圍,才能做大做實全民健身的基礎。這就引出了此次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的核心理念:全民健身不再是狹義的政府買單,而是在政府的支持下,由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最終達到促進體育產業的目的。 校園足球成切入點 記:文件中,為發展滯后的足球項目作出了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場地設施建設規劃,并就校園足球和社會足球也提出了相關意見。把足球作為競技類體育產業的切入點,中國的足球是否能迎來春天? 黃:這是一個美好的愿望,新的《意見》針對三大球尤其是足球的發展進行了遠期規劃。足球是世界最主要的運動之一,所以發展足球體育產業特別重要。 記:那為什么把校園足球作為發展足球體育產業的重中之重? 黃:如果仔細研究國外的體育產業,不難發現,校園足球是整個足球產業鏈中非常大的一塊支撐。籃球同樣如此。以美國籃球為例,在NBA之前,有NCAA(美國大學聯盟錦標賽),再往前還有高中聯賽的體系。這樣一個產業鏈中,校園籃球占的是大頭,市場反響也非常好。產業做活了,籃球水平自然水漲船高。當然,這樣的產業鏈也很好地解決了球員的出路問題,可謂一舉兩得。所以,我們現在想要提高足球水平,就要夯實最基本的部分,校園足球會是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把校園足球做好了,足球人口才能做大,產業就有了活力,和中超中甲能夠無縫對接,中國的足球才會有希望。政策出臺了,后面怎么做尤其重要。 體育賽事愈加豐富 記:《意見》的出臺,對上海的體育產業發展有什么指導意義?上海體育的格局又會有怎樣的改變? 黃:可以說,上海體育產業的發展,將迎來最好的機遇。《意見》 的中心思想就是“簡政放權”: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這對于走在體育產業前沿的上海而言,是一個積極的轉變。 記:具體可能體現在哪些方面? 黃:首先是老百姓的健身。我們以前的概念中,老百姓的健身,都是由政府投入,建健身步道或是健身苑點。事實上,健身的概念不光是簡單的健身點,如果有市場力量的參與,將變得豐富多彩,最大的受益者,恰恰是中年人、青年人這個龐大的人群。《意見》鼓勵發展水上運動、射擊、馬術、攀巖等運動項目,對于上海的中產階級和白領的健身而言,多了許多可選擇的補充。 此外,《意見》 明確表示將加強體育服務業的發展,而上海的體育產業中,有47%來自于服務業。上海的體育服務業基礎好,比如上海有非常好的賽事公司,政策放開之后,取消商業性和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的審批,通過市場機制積極引入社會資本承辦賽事。這樣一來,就會有一大批國外優秀的商業賽事來到上海,上海的體育迷們,就可以在家門口看到更多精彩的比賽,親身感受體育的魅力。上海未來的體育賽事將迎來百花齊放的前景。 圈內外人士看《意見》 虎撲體育創始人、董事長程杭:隨著經濟的發展,國人在體育產業和健康行業的消費不斷提高,這就要求體育產業從業者提供更好的產品。未來中國職業體育和全民健身的邊界會逐漸模糊,一批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全新形態的體育產業模式將會應運而生。 關鍵之道體育咨詢有限公司CEO張慶:體育消費分為兩類,包括觀賞性消費和參與性消費。意見的出臺使得兩種體育消費模式都會得到極大發展。觀賞類以競賽表演業為核心,職業聯盟的建立和賽事審批的松綁會提高中國觀賞性體育消費的水平和競爭力;在參與性消費上,把全民健身提高到國家戰略高度。 上海久事賽事公司總經理姜瀾:目前上海大師賽贊助商的份額達到了六成,票房約占三成,其他衍生品消費等約占一成。按照ATP其他一些大師賽的模式,收入的40%來自電視版權,30%來自贊助商,票房占約20%,官方紀念品等約占10%。如果能達到這樣的收入組成,我們的票價還可以進一步降低,讓更多球迷受益,特別是一些老年和青少年觀眾。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產業分會副秘書長劉清早:政策雖然出臺了,但實際工作中還有瓶頸需要突破。一是需要政府職能部門轉變思想觀念,二是需要盡快出臺一系列配套政策,促進商業賽事發展,扶持企業、社會組織,推動全民健身的開展。 意見的落實還需要很多不同職能部門之間的互動。這種互動不能只是停留在嘴巴上,必須打破行業的壁壘。 記者 龔潔蕓 |
相關閱讀:
- [ 10-21]國務院印發《意見》 2025年產業總規模欲超5萬億
- [ 10-21]國務院發文推進體育改革 鼓勵運動員走向職業化
- [ 10-21]國務院印發相關意見 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
- [ 10-21]國務院《意見》送體育產業春風 業界期盼配套政策落實
- [ 10-21]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