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孫瑩)最高人民法院今天(21日)發布七起典型案例,犯罪分子通過網絡騙財、騙色、非法拘禁強迫加入傳銷組織,甚至綁架、搶劫、殺人,利用網絡交友實施暴力犯罪案件呈上升趨勢。警示公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和年輕女性,網絡交友要保持警惕。 最高法發布的典型案例顯示,手機微信“搖一搖”已經成為一些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2013年6月13日晚,時年15歲的女孩小梁成為受害者。最高法刑一庭副庭長顏茂昆: 顏茂昆:肖克成伙同他人預謀綁架,事先租賃作案場所,通過微信的搜索功能,選定尚未成年的女網友作為作案對象,然后以外出游玩為名,把這個網友騙出以后,綁架,實施強奸。 典型案例顯示,非法傳銷活動的組織者開始將通過QQ聊天認識的網友作為下線對象發展。時年20歲的年輕女性江某某應邀與網友見面,結果再也沒能回來。 顏茂昆:江某某發現被騙入傳銷組織后,從該房間翻窗逃離時墜樓身亡。 典型案例顯示,利用婚戀網站交友實施詐騙犯罪的案件層出不窮。被告人黃蘇安,虛構美籍華人身份,在婚戀網站注冊“相濡以沫”網名,以幫助投資巴拿馬運河航線投資項目為名,詐騙謝女士705萬元。黃蘇安被判無期徒刑,但謝女士僅追回355萬元。 顏茂昆:被害人要求婚戀網站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話,法院會根據具體案情,婚戀網站是否盡到了審核義務,進行責任認定。 最高法新聞發言人孫軍工表示,發布典型案例是要向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發出強有力的警示: 孫軍工:通過網絡開展社交活動,開展經濟往來活動的時候,一定要有依法參與網絡行為的法制意識,更要增強依法保護自身權益的防范意識。 |
相關閱讀:
- [ 04-30]最高法建案例月度發布制度 首批案例包括“3Q大戰”
- [ 12-23]“兩節”將至 最高法部署涉民生案件專項集中執行活動
- [ 10-23]四部門將發布依法懲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見
- [ 10-23]最高法:配合勞教改革探索完善輕微刑案快審快結機制
- [ 08-23]最高法發布風險提示先禮后兵 失信被執行人將被登報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