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海口10月22日新媒體專電(記者馬超)中山大學醫學院對外公布的一項研究成果稱,從一批在海南捕獲的蚊子身上分離出的病毒對多種癌癥細胞具有殺傷力。一時間,“海南蚊子成為癌癥克星”的消息引發網民廣泛關注。新華社記者為此采訪了腫瘤學領域專家。 海南蚊子身上分離出“殺癌”病毒? 近日,中山大學醫學院顏光美教授課題組在《美國科學院院報》上發表研究成果稱,該課題組從一批在海南捕獲的蚊子身上分離出一種天然病毒M1,該病毒能選擇性地感染并殺傷包括肝癌、結直腸癌、膀胱癌、黑色素瘤在內的多種體外培養的癌細胞,而對正常細胞無毒副作用。 據介紹,分離出M1病毒的蚊子來自海南保亭縣,是我國醫學領域專家于1964年在海南中部山區進行蟲媒熱帶流行病學研究時捕獲的一批海南庫蚊樣本。在這批被捕獲的庫蚊中,其中50只后來被成功分離出M1病毒。“M1病毒曾被用于研究是否為引起流行病的病毒,但實驗結果發現大型動物和人類感染M1病毒后,并不會引發流行病。”關注此項研究的腫瘤學專家、海南醫學院附屬醫院常務副院長郝新寶介紹。 自2004年起,中山大學醫學院顏光美課題組成員胡駿副教授研究發現,作為一種天然病毒,M1病毒能選擇性地感染并殺傷包括肝癌、結直腸癌、膀胱癌、黑色素瘤在內的多種體外培養的癌細胞,而對正常細胞無毒副作用。在此后的整體動物實驗過程中,該課題組發現,經尾靜脈注射的M1病毒能顯著富集在腫瘤組織中并抑制腫瘤生長,正常器官則不受影響。除細胞水平及動物實驗之外,課題組還使用臨床標本離體活組織培養模型進一步證實了上述新型溶瘤病毒的有效性和特異性。 研究工作還證明了M1病毒作用的分子遺傳學機制,即鋅指抗病毒蛋白(ZAP)在部分腫瘤中的低表達與M1病毒溶瘤效應相關。這個發現為精準的臨床用藥和實施個體化療法提供了可靠的科學依據,也會極大地增加未來臨床試驗取得成功的機會。 |
相關閱讀:
- [ 05-29]傳今年或是蚊子“大年” 今夏蚊子密度可能高于去年
- [ 05-23]網售南非吸脂蚊子一只1毛錢 淘寶店家:逗你玩呢
- [ 09-05]專家:目前是蚊子活動高峰期 花蚊子攻擊力超強
- [ 08-09]福建省疾控中心:持續高溫無雨 蚊子確實大幅減少
- [ 06-08]福州西門兜人行天橋下 一只蚊子引發一場車禍
- [ 05-24]65萬只蚊子獎勵200元 捕蚊王集死蚊子超4000萬
- [ 10-23]福州老哥倆愛撿垃圾堆樓頂引來蒼蠅蚊子蛆蟲無數
- [ 09-05]福州西洪路上有個"鳳凰池" 源于福州話"蚊子"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