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是周小平,一場被放大的喧囂
2014-10-22 18:38:56? ?來源:環球網 責任編輯:陳瑋 孫靖 |
分享到:
|
【環球今日評--環球時報環球網出品】“為什么是周小平?”這大概是這幾天微博上出現頻率最高的問題了。自從草根網絡作家周小平和花千芳出席本月15日的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獲得習大大的鼓勵之后,互聯網上就像炸開了鍋。有人說周小平的“登堂入室”是個危險信號,更有人要求對其“炒作包裝案進行徹底調查”。當然,也有人反問:“你們怎么氣成這樣?”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美國,得到最高領導人的接見,對個人而言當然是一個難得且珍貴的人生經歷。但它對個人的發展是否有決定性的作用,目前我們很難下結論,也找不出這樣的典型例子。尤其習大大以不同以往的“親民范”得到老百姓的認可和支持,那些酸溜溜的“面圣”、“翻牌”、“黃馬褂”等詞語,實在不知從何說起。 中國經歷了近兩千年的大一統社會,它一方面影響著中國政治生態的變革,另一方面也深刻地塑造了普通老百姓的政治觀。在老百姓的淳樸觀念里,得到領導人接見的確是一件值得舉家歡慶的事情。“自干五”們高興高興,是人之常情。 現在有一類聲音在互聯網上很響亮,有時候也比較“出格”,它們是否定周小平的中堅力量。這類聲音通常習慣于否定中國歷史,也鄙視中國普通人的“劣根性”,它們對任何與權力沾邊的人和事都顯得格外警惕甚至敵對。 這些聲音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進步,但也帶來了一些“麻煩”。因為很難說那些義正辭嚴的質疑和反對中沒有裹挾著一丁點兒的私心。眼前就擺著最現實的例子:周小平一“上位”,那些平時表現得對權力和體制不屑一顧的人就急了,這難道不是很諷刺的事嗎? 討論周小平能否代表網絡輿論是個偽命題。互聯網需要周小平,也需要韓寒和郭敬明。實際上對于周小平個人來說,在被接見后的日子里,需要面對的挑戰更大。他的一言一行都將被置于放大鏡下被仔細審視,他能否挑起肩頭上的沉重擔子,以及“被接見”對他個人意味著什么,都還需要時間來回答。也許到那個時候,我們再回頭看曾經圍繞他的種種爭議和“羨慕嫉妒恨”,也不過是一陣喧囂而已。(作者是環球時報評論部編輯) |
相關閱讀:
- [ 10-22]周小平,"周小平”不會讓你孤單!
- [ 10-20]論“周小平思維范式”價值所在
- [ 10-19]周小平:文人不可身處歷史轉折點而不自知
- [ 10-18]瑕不掩瑜,我們需要一個略帶瑕疵的周小平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