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稱周小平引發共鳴有原因 吁對年輕人多包容
2014-10-22 18:40:42??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孫靖 |
分享到:
|
中新網10月22日電 以“請不要辜負這個時代”等文章而聞名的網絡作家周小平,近日受到廣泛關注。海外華文媒體予以關注普遍認為,周小平引發共鳴有原因,社會應對年輕人寬容,希望周小平能承受得起贊譽和爭議,今后拿出更多有分量的作品。 臺灣聯合新聞網指出,有支持者認為周小平的文章思路獨特,在現今網絡環境下提供看待問題的新方向。 美國《世界日報》則期許周小平能承受得起贊譽和爭議,今后拿出更多有分量的作品。 外媒在援引中國內地媒體報道中指出,也許是因為周小平敢于曬觀點、秀自我,更可能是因為他的觀點和自我呈現的方式,讓不少人感到有點不舒服。 文章說,由于與生俱來的網絡寫手特點,周小平的表達方式和思想觀點,可能是以碎片化和不成體系的面目出現的。特別是他喜歡在嚴肅主題下,運用一些網絡語言,容易給人生澀和別扭的感覺。 海外華文媒體還關注到中國內地一些大學教授對周小平文章的肯定。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說,周小平的文章最重要的特點是他對中國的認同,這也是引起諸多年輕人共鳴的最關鍵方面。 多家海外華文媒體關注到,在文章《周小平的意義》中,張頤武點評道:“周小平寫了一系列的文章,思考自己、時代和中國的命運。他的真正年輕化的“互聯網思維”表達在文風上的展現受到年輕人的歡迎:一是從感性的生活經驗出發,從自我的感覺出發。二是文筆生動適應互聯網的寫作方式,聯想豐富,表達活潑沒有高頭講章,長篇大論。這些都為他贏得了讀者。 一些海外華文媒體還關注到作者彭原的觀點。文章說,在這個多元化表達的時代,周小平的“火”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互聯網平臺上“好聲音”的稀缺。由此,不妨把周小平看成是拋磚引玉、千金市骨。期待在理性客觀的討論中,產生更多“超越”周小平的聲音,引發我們這個時代的共鳴。 此外,周小平在談及他理解的“中國夢”時也引發輿論的普遍關注。周小平說,我理解的“中國夢”不是讓你躺在家里等著發財,而是給那些努力拼搏的人以機會。我在北京打工的前3年,經常別人早上9點鐘上班,我早上6點鐘上班;別人晚上6點下班,我凌晨一兩點鐘才回家;別的同事不愿意干的活,我全都拿過來干。 |
相關閱讀:
- [ 10-22]周小平,"周小平”不會讓你孤單!
- [ 10-20]論“周小平思維范式”價值所在
- [ 10-19]周小平:文人不可身處歷史轉折點而不自知
- [ 10-18]瑕不掩瑜,我們需要一個略帶瑕疵的周小平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