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養老等改革快速推進 百姓大病不扛
2014-10-23 08:17:10??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林晨 李艷 |
分享到:
|
良性互動 民生改革難點變亮點 “這房子采光好,質量也好,從沒出現過漏水、墻皮脫落。安置房和過去的棚戶區比,那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搬進陜西西安祥和居棚改安置小區興業園4號樓之前,張寶惠也曾擔心棚改房會因價廉而質低。搬進小區后,她的擔憂一掃而光?!靶^綠化一年比一年好。主干道都裝有監控,物業公司還有巡邏車。一點兒不比商品房小區差!” 從憂居,到有居,再到宜居,張寶惠的期盼是百姓中國夢的縮影。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不斷提高,百姓對幸福生活的判斷標準也越來越高。民生改革順應百姓新期待,與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良性互動,政策創新頻出,改革難點成為亮點。 破解保障房建設資金瓶頸,離不開金融創新。2013年至2017年我國要再改造各類棚戶區1000萬戶。這1000萬戶大多地理位置偏遠,實施改造很難實現資金就地平衡。為破解融資難,今年5月以來,放寬棚改企業債、創新推出項目收益債、國家開發銀行籌建住宅金融事業部等一系列棚改扶持政策頻出,為棚改提速提供了更多成本適當、長期穩定的建設資金。 豐富醫療衛生資源供給,離不開政策松綁。加快發展社會辦醫是轉變衛生發展方式、優化衛生資源配置的重要舉措。今年1月,《關于加快發展社會辦醫的若干意見》出臺,社會辦醫主體、服務領域均被放寬。4月,國家又放開對非公立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價格管制,再次給社會辦醫松綁。破解制約社會辦醫的“彈簧門”“玻璃門”,改革正在全面深化。 破解垃圾圍城、城市內澇,離不開“建管并重”的綜合管理協調機制;保證食品安全、飲食安全,離不開根治“九龍治水”之困的頂層設計;驅散霧霾、喚回藍天,離不開清潔生產綠色經濟的深入推行…… 民生改革,著眼的不僅僅是民生事業本身。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要實現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環”。民生改善,正合著經濟轉型升級、全面深化改革的節拍,展開新藍圖、譜寫新樂章!本報記者 白天亮 陸婭楠 李紅梅 |
相關閱讀:
- [ 10-23]讓“候鳥”老人踏實而悠閑地異地養老
- [ 10-22]海外華人回國養老越來越靠譜 危房改造實現住房夢
- [ 10-22]幸福9號董事長王振:以孝敬老人為終身事業
- [ 10-22]江蘇省總舉辦母嬰與養老護理培訓班
- [ 10-22]“樓堂館所”變養老機構值得推廣
- [ 10-21]北京喪葬補助金將納入居民養老險
- [ 10-21]福建出臺政策鼓勵"醫養結合" 破解養老院老無所醫
- [ 10-18]閩養老機構將配設醫療機構 老人足不出院可享基本診療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