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0月23日電(記者 黃博陽萬玉航)0.1%確實重要,但不值得糾結。隨著經濟轉型升級勢頭穩健,GDP增速已不再是考量中國經濟運行的唯一指標。新常態下,不再糾結數據后面的那幾個“0.1”已成為全方位、立體看待中國經濟運行的新視角。 痛點 最新出爐的三季度GDP增長數據為7.3%,相較二季度的7.5%下降了0.2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指出,除去年同期基數較高的因素之外,主要是由于三季度以來的三期疊加(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壓力,結構調整的陣痛超出預期。 關于陣痛的痛點在哪,盛來運表示,其主要表現在產能過剩與房地產降溫,這兩方面的因素影響了相關企業的生產、消費和投資。 雖然9月份的房地產數據尚未發布,但從7、8兩月大部分城市房價環比下降、同比下降的城市個數有所增加的態勢來看,房地產市場雖然在平穩運行,但如數年前的高增長態勢已難再現,對鋼鐵、煤炭、水泥等上游傳統行業的總體需求也相應減弱。 今年以來像煤炭、鋼材、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的交易價格持續下滑。以螺紋鋼為例,近期甚至跌破每噸3000元,甚至有媒體計算稱每斤鋼材的價格已經與白菜無異。 但即使如此,上述部分傳統行業依然陷入了“越過剩,越生產”的怪圈。盛來運在發布會上表示,部分鋼鐵企業因固定成本需要分攤等原因,不得不在明知過剩的情況下繼續生產,按照鋼鐵協會的不完全統計,我國鋼材的年產能超過10億噸,遠遠超過市場需求。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去產能化、去庫存化的難度比以前大,持續的時間比以前長”,盛來運指出,這也是為什么在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的背景下,整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連續負增長,這是產能過剩矛盾的體現。 解惑 針對輿論最為關注的“GDP增速較二季度下降0.2個百分點”,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在接受新華網記者專訪時表示,“一些人特別喜歡盯著中國GDP的小數點后幾位揣測,這是不科學的。中國經濟增速在7%-8%之間,不存在經濟下行壓力凸顯的問題”。 從新常態的視角來看,中國經濟確實正在發生著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變化。 財政部綜合司經濟預測處處長馬栓友認為,盡管經濟增長回落,但“柔增長、高就業、低通脹、就是當前中國經濟運行的亮點,說明結構調整有成效,經濟活力有增強”。 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也認為,經濟的超高速增長是“非常態”的,如今的“新常態”要適當降低GDP增速。 “結構調整比經濟總量更重要”,厲以寧表示,錯過了結構調整的最佳時期,就留下了很多后遺癥,現在不得不再把調整結構放在重要位置。如果中國錯過了這輪結構調整就是最大的損失。 “中國經濟發展的后勁同樣取決于經濟轉型的進程”,在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看來,未來增長點應該在內需和創新兩個方面。內需方面,中國應向消費傾斜,向農村發展傾斜,服務業增長大潛力;創新方面,從中上等收入到高收入國家的跨越,需要技術創新和勞動生產率提高。 亮點 在三季度經濟增速繼續放緩的背景下,1-9月份城鎮新增就業超過1000萬人,提前3個月完成就業目標;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2%,成功“跑贏”了GDP和財政收入。 在這兩項亮眼的數據背后,與之緊密相連的是我國經濟結構的多項重要轉變: 其一,產業結構的變化。數據顯示,2014年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196125億元,同比增長7.9%。超過第二產業0.5個百分點,也遠遠超過第一產業4.2%的增速。 服務業對就業的拉動作用眾所周知,多位接受媒體采訪的專家學者紛紛表示,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等簡政放權措施,在政策層面上為大多從事服務業的小微、民營企業創造了空間。 其二,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變化。隨著15-59歲勞動力資源的數量比重與絕對量雙雙下降,勞動力資源結構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 從供給的角度看,這種變化和轉折帶來的,一是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即使在今年經濟增速有所下滑的情況下,外出農民工的月均收入同比增長10%;二是在經濟增速下滑的同時,就業還保持穩中有增的態勢。 其三,居民收入在國民經濟初次分配中所占比提高。在看到全國居民收入跑贏GDP的同時我們還應注意到,居民收入增速還高于財政收入增速和企業利潤增速,這意味著,居民收入在國民經濟的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在提高。 對此,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吳衛星指出,效率和公平是初次分配的基本原則,因此當前我國初次分配的主要目標應是提高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比,相對降低國家和企業的比例,而新的數據有力地傳達出這一合理調整的信號。 微評:中國經濟“健康”進行時 虛胖。這是在GDP高歌猛進時,輿論給其冠上的形容詞,但在增速放緩,處于轉型升級關鍵期的今天,這一詞卻又鮮有所聞了,卻而代之的是“陣痛”、“下行”、“硬著陸”等等。 說胖也好,說痛也罷,其實都是深印腦中的“GDP情結”在作祟。其實總是為了那點數字的波動而緊張,不如多去看看一個虛胖的人如何降血脂、降血壓、練肌肉、去脂肪。 將心思放在如何合理健康地減,如何有條理地減,能夠成功做到這一點非常不易。虛胖的人將肥肉化成力量,必將需要一套長效的機制和規則,并將這套理念堅持下去。 有時候一句“你瘦了”,確實強過千萬句“我愛你”。 |
相關閱讀:
- [ 10-23]成都商報:三季度GDP數據背后的快與不快
- [ 10-23]張高麗:前三季度GDP增速在合理區間
- [ 10-23]預測稱反腐將在2020年使中國GDP提高0.1%-0.5%
- [ 10-22]巴曙松:四季度GDP增速應有所回升
- [ 10-22]三季GDP增7.3%創5年新低 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