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10月24日專電 10月份,結束軍訓的新生開始自己的大學時代,那他們脫下的迷彩服去哪了?記者走訪多所高校發現,幾百萬套軍訓服裝大多在“服役”一二十天后面臨“報廢”的命運。一些受訪者認為,當今厲行勤儉節約漸成社會風氣,大學生軍訓服裝應加強綜合利用,防止成為“一次性用品”。 每年上億元的軍訓服裝成“一次性”用品 “我們宿舍8個女生,都把迷彩服扔那沒人管,估計以后也穿不著了。”中北大學大一女生苗迪所在班級有51名同學,入學時每人花100元購買軍訓服裝。 太原理工大學郭老師告訴記者,該校軍訓服裝包括帽子、上衣、褲子、手套等,每套價格是129元?!皩W生們一般是自己留著、捐贈或者賣給小販。據我觀察,我們專業估計有一半人打算自己留著,但恐怕沒機會再穿了?!?/p> 甚至有人干脆把軍訓服裝當成垃圾。網友“Allan-楊”說,大學軍訓結束后,大部分同學都把軍訓服裝扔進了垃圾桶,或者是當擦腳布用了。 記者調查發現,面對一年換一茬的新生和新裝,不論學校還是學生,都幾乎認為“一次性軍訓服裝”理所應當。 不少新生認為“一次性”的軍訓服裝衛生條件更有保證。記者采訪太原理工大學、中北大學、山西大學等高校的學生,詢問是否考慮租軍訓服裝,他們普遍表示“肯定不租別人穿過的衣服,萬一有皮膚病呢,畢竟貼身穿十幾天呢”。 山西省社科院教授譚克儉說:“僅今年全國就有近700萬新生入學,按每套100元計算,一年軍訓服裝要花掉數億元。然而他們只穿兩周,太浪費了?!?/p> 軍訓服循環利用出路窄 軍訓服裝的綜合利用面臨渠道不暢的問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教授王志剛說,目前各部門對軍訓服裝用后處理方面沒有相關的法律規定,一般是歸學生自己所有,由學生個人處理。 記者發現,不少高校都有回收軍訓服裝的學生社團,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關注軍訓服裝的回收問題。中國海洋大學青年志愿者協會負責人聶瑋萱告訴記者,該社團從2010年開始組織軍訓服裝回收,“今年軍訓期間,我們動員了幾位男女同學,一個一個掃樓 ,收集到100來套?!?/p> 面對大量廢棄的軍訓服,小販尋得商機。多年回收軍訓服裝的劉先生告訴記者,回收價大多是5到10元,“學生們留著沒用,就當破爛賣給我了。一周收上百套沒有一點問題。”至于軍訓服裝怎么處理,他則不肯透露。 靠學生社團和小販幾百套地回收遠遠不能彌補損失。山西大學武裝部部長李建文說,以前山西大學曾考慮解決軍訓服裝浪費問題,但沒有找到可行的措施。“有人提出用租的辦法,但這要面臨著軍訓服裝磨損后怎么定價、回收的錢誰來出,回收資金壓一年的風險誰來承擔等等問題,實際上并不好操作?!?/p> |
相關閱讀:
- [ 10-24]中國東西部農村房子對比照
- [ 10-24]中國東西部農村房子對比照
- [ 10-24]中國將建重大決策終身追責制 杜絕出事后走人 20年10名中央委員被撤職
- [ 10-24]武夷山星村鎮茶園入選“中國美麗田園”
- [ 10-24]貝恩:中國奢侈品市場將首次出現下滑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