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張維為:能夠“組織起來”是中國的比較優勢 中國基本國情:人多、地廣、資源少、治理難 中國是一個超大規模的“文明型國家”。鄧小平曾多次說過,中國無非是“塊頭大”,指的就是中國“地廣人多”。地廣,意味著治理難度大;人多,意味著人均資源少。“文明型國家”也是“百國之和”,內部各種差異極大,稍微處理不慎,就容易引起各種矛盾和沖突。人多、地廣、資源少、治理難,四者結合在一起,構成了中國的基本國情。不了解這一點,就無法理解中華文明的治國傳統。 我們可以比較一下美國和中國。美國18世紀下半葉建國的時候,人口為300萬左右。到1848年美國打敗墨西哥、吞并加利福尼亞時,美國人口才2000來萬,而當時中國人口已達4億,約為美國的20倍。當時雙方都處于前工業社會,前工業社會里最大的資源是土地,如果套用中國人的標準,那么當時的美國,家家都是大地主,這種資源占有的奢侈使美國人更傾向于談自由,談權利。相比之下,中國屬于人均資源緊運行,資源的競爭異常激烈。所以,中國人更多地談“孔融讓梨”,談權利與義務的平衡。 “組織”缺乏,中國還會一盤散沙 過去,中國人常被認為是“一盤散沙”不團結“窩里斗”等,這也和人均資源有限造成的激烈競爭有關。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直到新中國成立才開始真正改變。中國共產黨通過自己強大的動員能力把中國基層民眾組織起來了。從此,中國的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短短一個甲子,中國綜合國力全面躍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中國不久將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一勞永逸地解決了“一盤散沙”的問題。經驗已經證明,一旦政府沒有擔當,一旦“組織”形態缺乏,中國還會陷入“一盤散沙”的局面。西方一些勢力也一直盼望這種局面出現。 2010年上海舉辦了世博會,我去參觀了三次,發現了兩個細節:一是世博會廁所之干凈令人印象深刻,另一個是晚上打車狀況之混亂令人感到失望。盡管每天參觀世博會的觀眾達數十萬,但世博會的廁所始終保持得干干凈凈,我看比紐約三大機場的廁所都干凈。考慮到如此巨大的人流,這種保潔水平堪稱世界一流。但晚上9時從世博會出來打車,大概是管理出租車的人員下班了,一下子失去了秩序,雖然只有二三十個人等車,但就是沒人排隊,每過來一輛車,大家就涌過去,都搶著上車。車不算少,但混亂局面一直持續著。前者說明,只要以某種方式組織起來,中國可以和世界上任何國家競爭并可能勝出。后者說明,一旦缺少某種形式的組織和規范,我們社會往往會重歸“一盤散沙”和“內斗四起”的局面。 千萬不要放棄我們的“比較優勢” 當然,我這里說的“組織起來”,不只是指政府組織民眾,而是指任何一種可以形成秩序和規范的作為。它可以是政府的,也可以是非政府的。只要確立基本秩序和規范(這就是我說的“組織起來”),大家既可以勁往一處使,力往一處用,也可以各盡其責,各司其職,各顯神通,任何人間奇跡,中國人都能創造出來。 走的國家越多,我就越覺得世界上各個民族似乎都有自己的相對長處與短處,用經濟學的術語就是都有自己的“比較優勢”和“比較劣勢”。在政治生活中,一個民族似乎也有一些自己歷史文化發展過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比較優勢”和“比較劣勢”。如果想要超越我們的對手,我們就應該找到自己的“比較優勢”。 從“比較優勢”的角度來看,在政治領域,英、美人似乎更相信選舉,也更善于搞選舉;中國人似乎更相信“選賢任能”,也更善于搞選拔與考核。與英、美這樣的國家競爭如何進行選舉,我估計可能競爭不過他們。但與英、美比“選賢任能”,我們現在做的就比他們好,而且好很多。 我們當然可以也應該借鑒別人之長,但我們千萬不要放棄我們的“比較優勢”。實際上我們今天的選賢任能模式已經是一種“選拔+(某種形式的)選舉”的模式,其中,選舉是從西方借鑒的。當我們把選拔和選舉結合起來,而且是以選拔為主,選舉作為重要參考,這就產生了一種既高于我們過去那種光是依賴選拔的制度,也高于西方那種光是依賴選舉的制度。中國人把兩種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了一種制度創新和超越。 在中國這么一個超大型國家里,建立秩序和規范總是第一位的。沒有秩序和規范,天下一定大亂。其實,歷史上的西方也是這樣做的。中國今天要做的也是維護和完善自己已經建立起來的秩序,特別是政治和社會秩序。 “組織起來”,實現對西方的超越 在一個國際競爭日益加劇的世界上,“組織起來”也包括一個國家的組織能力、整合能力、規劃能力。總體上中國的這些能力均超過西方。西方企業界對中國特有的組織能力、整合能力和規劃能力感知頗深。2012年,英國《金融時報》曾在一項針對全球著名企業CEO的調查中詢問,您認為最稱職、最可靠的組織是什么?這些企業老總把自己的能力放在第一位,把中央銀行放在第二位,把“中國共產黨”放在第三位,得票率64%,遠高于美國總統(33%)和美國國會(5%)。他們的理由是,中國政府在制定政策時總是看得很長遠,“而美國的問題在于政策都是短期的,沒有人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 回想過去的60多年,中國遇到過多少溝溝坎坎?很多人都認為中國過不去了,但現在回頭一看,都過來了。怎么過來的?關鍵是我們能夠“組織起來”。我們的組織、整合和規劃能力比較強,我們整個社會的凝聚力也比較強,特別是國難當頭時,我們的制度有擔當。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抗震救災展現了中國人這個特點:不分階層,不分貧富,不分東西南北中,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考慮到中國的人口規模比整個西方世界加在一起還大,中國今天“組織起來”的能力應該是中國體制1949年以來形成的最大財富之一。這種能力來之不易,它將繼續幫助中國克服自己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在更多的領域內實現對西方和西方模式的超越。▲(作者是復旦大學中國發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近著有《中國超越》等) |
相關閱讀:
- [ 10-23]環球時報:能夠“組織起來”是中國的比較優勢
- [ 10-14]組織起來:中國的比較優勢
- [ 10-03]"三大球"怎么了?亞運會36年來首次零金牌
- [ 09-24]國臺辦談半導體產業:兩岸應共享機遇 共創雙贏
- [ 09-16]滬昆京廣高鐵交匯長沙 提升湖南區位優勢
- [ 09-16]從變與不變中研判經濟新常態
- [ 09-14]美國“開學第一天”有講究:“精心籌備”讓一切井然有序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